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他山之石>>正文

福州大学牢牢把握一流学科建设历史机遇,以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积极构建“顶天立地”的科研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全方位育人体系,持续增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能力,推进一流学科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立足前沿、立足优势、立足特色,构建一流学科引领发展新生态。基于福建省“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对石油化工、新能源、先进材料、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等学科专业重大需求,以化学一级学科为核心,有机整合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凝练4个学科主攻方向,形成一体两翼、高度融合的一流学科群。按照“管理改革试验区”模式,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原则,集中配置优势资源,确保优势学科率先实现突破。制定《关于推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举措》,在经费、师资、人才、奖励机制、保障体系等方面明确具体要求,确保建设实效。以2020、2030和2050年为时间节点,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确立分层次达到“具有若干世界一流学科的创业型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一流学科群重点整合催化化学与工程、功能材料化学与工程、药物化学与工程、分析化学与仪器等四大学科方向,辐射环境科学与工程、能源科学与工程、纳米科学与技术、药学、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依托省级高峰高原学科建设,着力优化学科生态,推动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数学与信息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组建为高峰学科系统,建筑学、地理学、矿业工程、设计学、法学等学科组建为高原学科系统。经过学科战略性结构调整和重组,形成建设世界一流学科、高峰学科、高原学科、新兴交叉培育学科四级学科生态系统。

面向地方、面向产业、面向需求,探索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新模式。优化学科结构,主动对接福建省产业布局,对三大主导产业和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全覆盖,主要产业覆盖率超过93%。增设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产业急需学科专业,超前部署微电子、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大数据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急需学科专业,建立微电子示范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等,全面对接福建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两大产业,服务“数字福建”和“数字中国”建设。与地方政府、企业共建紫金矿业学院、石油化工学院、大数据学院等,为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技术支撑。建设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晋江分园、晋江研究院及相关产业研究基地,培育高科技孵化企业,打造集人才培养、科技孵化、创新创业于一体的综合体。针对行业和地方产业发展、升级转型需求,通过共建实体学院、开展项目合作等形式,实现人才培养无缝对接和科技就地转化。搭建学校科学技术开发部、国家大学科技园、福州福大科技园管理有限公司“三位一体”的组织架构,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成果对接—产业化应用”科技成果转化链。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与相关企业对接,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7件专利快速实现转化实施,驱动各类投资60多亿元。建立健全横向科技管理与激励制度,从业务管理、奖励激励、绩效考核等方面激发教师社会服务意识与成果转化积极性。

突出科研、突出实践、突出双创,打造全方位育人新机制。积极培养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等各类人才,强化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设立“拔尖创新人才试验区”,与中科院物质结构研究所共建海西研究院,联合培养化学学科研究生。设置新兴学科专业,与企业、研究院所等开展广泛合作,培养“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人才。完善科研学术评价标准和科研成果评价办法,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构建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发挥校企校地联合优势,完善产学研结合的协同培养机制。加强实践教学,拓展实践实习训练,精心打造研究生支教团、志愿服务团、体验式生命教育馆等项目,开设跨界辅修实验班,提升实践育人质量。创建校企深度融合的“紫金教学模式”,建设上杭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蓝本,以产出为导向,培养大批应用型地矿人才。着眼世界格局,大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在学科前沿领域积极开展创新型教学科研。2017年、2018年,数学与计算机学科研究生团队在集成电路顶级会议ICCAD学术竞赛上两次获得全球第一名。

(来源:教育部官网)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