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N登录 | ENGLISH
首页学院概况机构设置党建工作二十大专栏师资队伍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对外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通知公告>>正文

贵州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实施办法

时间:[2019-11-18]  来源: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等文件要求,为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打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结合学校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实际,特制定该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及各教学环节育人功能,形成各类各门课程协同育人格局,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工作目标 

根据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启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示范课堂和课程思政授课比赛等系列活动,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融入到各类课程的教学设计之中,使各项教学活动与教书育人同向同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全面加强学校思政工作,助推学校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一)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育人功能,在四门主干公共教学及通识教育教育课程中厚植理想信念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国、爱党、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在潜移默化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领,突显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价值引导功能作用。

(二)深挖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其在知识传授中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互补共振的育人格局。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科学精神、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等。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备课授课、教学评价等教育教学全过程,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 

(三)聚焦课程思政育人质量,打造思政课程金课。力求与学院专业精品课程或一院一品项目进行有效连接,结合学院特色打造思政金课,扩大思政课潜移默化的功能。

三、实施办法

(一)夯实思政课课程立德树人的关键性课程地位。在保持思政课必修课程设置稳定基础上,结合学校专业设置特点,形成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体系。先行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系列必修课和选修课,同时结合学校课程设置、理工类学生兴趣等,通过专题讲座、团队学习、理论宣讲、互动交流等教学形式,进一步开拓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视界,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 

(二)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学团队和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优质资源,发挥6个教研室和通识课程的示范带动效应,鼓励思政课骨干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在集体备课、专业系(教研室)工作例会等方面开展联谊活动,发挥在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带头示范作用。

(三)参与专业课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应每个学院派出1名思政教师作为联络人,指导相应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每个学院每学期进行1次以上的课程思政集体观摩展示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络老师把脉课堂教学思政元素融入状况,并由开展课程所在学院将示范课听课记录表汇总后提交学校教务处备案。

(四)马克思主义学院定期召集各学院教师就相关课程思政问题进行讨论。结合时政热点、社会现实问题、国际国内形势、专业问题等,与各学院教师共同研讨如何将新的时事政治融于课程。同时,相关老师经常关注《学习强国》新推送的内容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课程思政的意识。

(五)各学院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特点,形成一体化反映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方法等思政内容的授课教案和教学文档,在专业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结合课程特点,设计课程导论环节,强调树立正确的“三观”,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我国科技进步、经济转型、社会发展、专业前沿等内容,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意识、职业道德意识等。各专业课程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立“课程思政”的案例库,并在课堂上展开讲授。所有案例应有效结合社会热点问题、专业领域内重点关注问题,切实体现“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

(六)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各学院定期组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经验交流活动,及时宣传、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好的做法,树立典型,引领示范有效推动“课程思政”深入开展。

(七)结合专业实际,立足学生学情和需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探索从理念路径,体制机制上如何让思政课办出特色办出效果,力争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实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八) 完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育人评价体系,在现有的听课评价中增加“课程思政”的内容。

四、保障方式

(一)加强与各教学单位工作联动,明确职责,协同合作,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二) 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落实思想政治公共教学主干课程和通识课程的引领示范带头作用,各教学单位发挥主体作用,落实各门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工作。

(三)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关项目进行资助,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每学期对各门专业课开展的课程思政情况进行教学评价,对开展课程思政实绩突出的单位和教师个人予以奖励。

 

 

贵州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9年11月18日

上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

下一条:贵州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力培养计划(2020—2024年)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