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格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于艺,志于道。
个人介绍:宋宏锐,2020届飞制161班毕业生,贵州理工学院航模队队员。
获奖励情况: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总决赛三等奖、贵州理工学院第四届航模科技竞赛一等奖、英语四级证书。
个人生活照片
“青春自有青春的方向,梦想自有梦想的力量,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敢拼才会赢!”
保研经验
众所周知,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今年就业和升学的形势都非常的严峻,在本次澳科大的保研过程中,我从初审竞选失败,到努力准备资料进行重审,最后经过遴选才进入到面试,特别是当我加入其中一个3000人的官方面试群时,更是备感压力,当得知澳科大在校研究生知道智能技术专业是今年的新专业并且只录取10人时,我脑海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不顾一切地拼!因为我相信有危才有机,此时只能确定目标、迎难而上,不忘初心,才有赢的可能!在准备全英文面试的过程中,我特别注重知行的结合,除了对面试官尽可能提到的问题需要备案之外,我每天都在cambly软件上与外教进行远程模拟面试,因为英语口语的训练主要就是环境、训练与纠错,而每天的口语对话则能加强我的实战性,能将知识能够灵活化,不仅能应对已准备问题,同时还能够应对不同问题。同时,在专业知识点上,我查阅了最新的中英文文献,并且充分了解了未来发展方向和当前研究的热点,最后面试时保持自信而谦卑,有理而不乱,展现出了当代大学生的朝气与干劲,结合自己的理解把社会所需要的一面表达出来,最终,我取得了成功!借此机会,也希望师弟师妹们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航模队的收获
大学的学习生活的空间很宽广,除了课上所学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空间,是大部分学生所缺的“知行至善”中的“行”。“知行”这两个部分缺一不可,若只有“知”,学的知识就会僵硬,若只有“行”,则知识不成系统。对于“行”这个部分,我是在校航模队得到的加强,一方面通过在无人机实验室的不断设计制造各种航模、不断试验、不断改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航模队得到提升。另一方面积极参加航模比赛,在准备2019年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的一年里,我参与了电动滑翔机的改进制造与飞行训练、设计制造一公斤限距载重飞机等项目,在其中遇到的每个难题,我都与团队一起组织讨论,一起探索解决与迭代更新,并且学以致用,真正达到了知行合一的目的,经过寒冬与烈日的训练考验,最后我们一起做出了尺寸合格且能够成功完成飞行任务的飞机,在比赛中我们团结奋进,如愿以偿地斩获了不少奖牌。
在毕业设计中的收获
对于即将毕业的学弟学妹们来说,毕业设计和论文是重中之重,是大学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的凝练点,同时也是澳门科技大学考察的重点,因为所报专业是智能技术,所以在本次毕业论文中,我选择了算法研究相关的题目,确定题目后我立刻就所学知识进行了梳理,同时罗列出研究中所欠缺的知识加以弥补,而、在开展研究过程中,每当遇到实现算法的难题时,我的导师都只是指点方向,而非直接给出答案,让我有了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如果此时只是给予答案,通过全面搜查虽然能过快速解决问题,但是自我的思考则会减少,最终只可能学到知识,对于自己能力的提升则效果甚微。因此,我在实现算法仿真过程中,稳扎稳打地学习仿真软件,吃透算法原理,最后一步步成功地写出了仿真程序,完成毕业设计。其实在学习生活中,任何问题皆是如此,每当我们遇到难题之时,就是我们提升能力的机会,思考后解决的问题对我们滋养更大,留足时间慢慢研究,关关难过关关过,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在此,感恩培育我的航空航天工程学院的所有老师们,感谢老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感谢老师在我学习之路上对我的谆谆教导!最后我想对学弟学妹们说,大学生活,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里程,它给予了我们非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如能正确利用合理安排,则独善其身,反之,不仅挥霍了光阴更而落下一身沉沉的暮气。我们身为大学生,应当如习主席所说:“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在学习生活中“知行至善,厚积薄发”。我们只要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终究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