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7日,贵州理工学院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学子在毕节市赫章县双萍乡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为响应国家生态文明振兴的号召,进一步深入农村的经济、教育、卫生、医疗报销等方面情况,2019年7月21日,在省自然资源厅,双萍乡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由共青团贵州理工学院校团委开展的以“百名志愿服务送基层,走村入户携手助脱贫”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式拉开序幕,本次活动航院刘松老师带队。

图为在双萍乡合影
7月22日,我院师生在当地村支书的带领下,前往每家贫困户了解熟悉基本情况。7月23日,在了解基本情况的条件下,我们进行走村入户送温暖活动,主要去往困难老人家里,给他们打扫卫生,为他们讲解国家政策等。7月24~26日,在村支书的指导下,我院学子积极投身扶贫工作中,主要开展了扶贫调研走访、国家政策宣讲、禁毒宣传、文明卫生宣传以及国家教育资助政策的宣讲等,为回水村44户贫困户送去温暖,送去祝福;为石庄村完成该村301户1501人电子户籍档案录入,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帮助下,相信他们今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石庄村志愿者 回水村志愿者
为期七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当地村民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且也使得“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问题深入人心,深刻地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同学们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基层,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力求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精神。

志愿活动结束之后,同学们都有这样的感受:
何辉斌:回望此次活动,收获颇丰,感慨良多,对于我个人而言,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
在去双坪之前,我们都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政党,但他具体伟大在什么地方?我无法一一具述。去到脱贫攻坚的第一线,我才知道,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之处就在贫困户那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上;在千千万万驻村干部坚定的步伐中;在无数青年志愿者自信而笃定的背影里。
共产党爱人民,人民爱共产党,两者之间,爱比海深,情比金坚。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愿意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中去!以青春为笔,时代作纸,书写自己的人生之歌。
孙林松:脱贫攻坚,你我前行
作为一名学生代表的我有责任做好带头作用;作为一名三下乡志愿者我有责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本次社会实践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尽管带着贫穷的热情,我们必须按照国情的变动时刻调整国家的应对方式,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
刘佳鑫:我非常幸运的能参加这次“百名志愿者服务送基层,走村入户携手助脱贫”活动。作为一名省外学子,我既带着一点新鲜感,又肩负着一种责任,时刻牢记曾书记对我们“一定要把大学生志愿服务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的要求,穿过层层大山来到了赫章县书安双坪乡。在驻村书记和乡干部的指导与带领下,我们通过入户走访调查,了解贫困户的真实情况和政策落实,并对脱贫攻坚政策及自然资源扶贫政策进行深入人心的宣讲,深入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在劳动中拉进与群众的距离,言传身教的引导与激励群众勤劳致富,同时将“想要生活好,洁净离不了”的观念牢牢印在群众的心中。此次活动,不仅让我更直观的了解到了贵州的省情,也让我感受到了国家脱贫攻坚的必胜决心,相信在无数深入大山,不怕艰苦的脱贫攻坚“战士”的努力实践下,我们将同群众携手迎来这场脱贫攻坚战的胜利。
徐祥洪:短短一周的时间,让我们懂得很多很多。双坪乡石庄村,在那里我们了解民情,深入民生,听取民意,实实在在的做工作。作为志愿者的我们,欣喜地给石庄村做电子户籍信息,和他们翻土做大白菜,在空闲之时和第一书记去写油漆字,顶着大大的太阳,略微小小的倦意,但又怎么能够打垮我们对于志愿工作的热爱,如果还能有机会“三下乡”,我肯定还会去参加的。同时,我又留恋石庄村好客的人们,美味的佳肴,还有那乡村独有清新的空气......
熊芝山:时光流逝,为期五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一晃而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真的为我的人生增添了不少的经验和收获,它也是这片天空下不灭的回忆,这将成为我人生的一笔财富,值得我永远收藏。我们应该更加努力的去学习和充实自己,去更好的为以后为人民服务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