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理念,2025年7月19日至22日,材料与能源工程学院“苗韵实践团”在学院团总支书记蔺锡柱老师的带领下,奔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1)青言青语润心田,安全共筑同心圆
在鸡鸠村,实践团精心组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讲会,成员们结合自身成长经历,用贴近生活的语言,生动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及在肇兴侗寨考察时的殷切嘱托,将宏大的政策理论转化为孩子们听得懂、记得住的身边故事,将“中华民族一家亲”深深印入孩童心里。活动中实践团还特别关注暑期儿童安全,积极投身“大手牵小手,青春护苗行”活动,宣传防溺水知识,筑牢安全防线。在“我心中的民族服饰”绘画活动中,孩子们用稚嫩的画笔描绘出绚丽多彩的本民族服饰纹样,一幅幅充满童真的画作,正是民族团结意识在幼小心田萌芽的生动写照。实践团向孩子们赠送了创意积木,在共同拼搭的欢声笑语中,不同形状的“小模块”紧密嵌合,巧妙呼应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寓意。

(2)苗乡非遗深体验,匠心传承青年行
为深植文化认同根基,实践团成员身着传统苗衣,沉浸式体验苗族生活。他们走进村寨,与村民围炉话家常,聆听古老传说,更在夜幕下观赏展现苗族古老爱情与智慧的经典剧目《仰欧桑》。非遗传承的探访尤为深入:在州级苗绣传承人李敏老师的工作坊,成员们惊叹于苗绣“以线为笔、以布为纸”的精湛技艺,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穿针引线,感受指尖上的千年传承;在县级蜡染传承人陈金才老师处,大家系统学习了从画蜡到浸染的完整工艺,体悟蜡染“冰纹”的独特魅力。陈金才老师语重心长地嘱托:“守护非遗,就是守护民族的根脉。期盼更多年轻人能俯下身来学习、静下心来传承,让古老技艺生生不息。”成员们纷纷动手体验蜡染制作,蓝白之间,勾勒出对民族文化深深的敬意与传承的担当。

(3)青春践行石榴情,同心共筑中国梦
此次“苗韵实践团”雷山之行,紧扣“以青少年的视角、语言讲述民族团结故事”的核心目标。成员们不仅在政策宣讲中传递时代强音,在儿童互动中播撒团结种子、织密安全网络,更在非遗工坊的深度体验中触摸文化根脉,于苗乡烟火中感悟发展脉动。他们用脚步丈量乡土,用心灵感悟交融,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争做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的坚定决心。



实践时间虽短,但民族团结的种子与安全的意识已在青年心中、在苗乡孩子的心间深深扎根。“苗韵实践团”以青少年视角为桥,以青春语言为媒,通过政策宣讲、文化浸润、劳动体验与深度对话,在苗岭深处唱响民族团结的青春之歌,同时为乡村儿童撑起安全守护之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