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贵州理工学院材料与能源工程学院!
党建工作
理论学习 支部建设
理论学习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党建工作>>理论学习>>正文

学习“十破十立”心得体会——罗勋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09日 09:27  作者:罗勋  文章点击量:

 

一要突破信心不足的思想,树立敢于争先的意识。不能因为我们一个新成立的本科院校止步不前;相反,我们应该有危机意识,我们是一个新成立的本科院校,办学条件等于零,学生也还没有,我们相当于排名在贵州的二本院校的末位上,因此我们必须后发赶超才有出路,也就是树立敢于争先的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3到5年内升级成大学,向兄弟院校吸其精华,去其槽粕,在竞争中相互促进和提高。

二要突破墨守成规的思想,树立开拓创新的意识。墨守成规从来都是贬义词,我们贵州理工学院、材料学院走别的学校的老路,必然不能追上兄弟院校的发展速度。纵观世界上新科技的发明,谷歌、苹果手机、facebook、推特这些IT的产品产生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就来源于创新,创新可以带来新事物的蓬勃生机,只有这样才可以后发赶超,就像谷歌赶超微软,苹果赶超诺基亚、facebook赶超youtobe一样,创新可以创造新的动力,也只有这样,我们学院和学校才能在今后的十年内奠定自己的优势,形成特色。

三要突破自我满足的思想,树立追求卓越的意识。自我满足及不和差的学校比,只看优点,不看缺点,这个是信心不足的另一个极端。自我满足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办事态度。在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不进则退,如果你停滞不前,必然就被淘汰。因此,我们必须追求做到更快更好,只有这样,才能中国的大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四要突破封闭保守的思想,树立包容合作的意识。封闭保守,是大部分人的通病,他们奉行经验主义,执行潜规则。导致大部分可以完成的任务也绝不揽在自己身上。导致部门办事效率低下,表面上看一板一眼,不积极和其它部门合作。实际上这些看似的“难题”只要各个部门相互合作,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现在政府也在以人为本,本来要跑好几个部门的文件办理现在全部集中到政府大厅中,原来需要跑好几个月的审批,现在只需要半天时间就可以办完。贵州理工学院也是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有了服务意识,我们才会办事积极,树立包容和做的意识。

五要突破消极等待的思想,树立抢抓机遇的意识。消极等待就会坐失良机,从来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谁消极等待谁就只能落后。抢抓机遇是我们树立追求卓越的实干,也是敢于争先的具体表现。贵州理工学院的抢抓机遇就是恰逢贵州工业强省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我们要为这两个战略培养好人才并输送到各企事业单位中,材尽所用,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学校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

六要突破怕担责任的思想,树立勇于担当的意识。这一点是树立包容合作的前提,只有有了用于担责的思想,才会真正衷心地和其它部门合作,在现在这个社会分工细化的社会中,不与其它部门合作是一事无成的,不管是管理,还是搞科研都一样。所以交叉学科的科研最容易出成果,也是这个道理。但用于担责不是乱担责,而是自己职责范围内,可以灵活处理的部门要尽自己的全力,事情才会有所突破。

七要突破说多做少的思想,树立干字当头的意识。说多做少是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最喜欢的不良作风,因为说得多不费什么力气,领导听了也高兴,具体谁去实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只为博领导一笑罢了。科研室干出来的,爱迪生和他的科研团队经过了无数次科研才做出了1000多项发明,英语有句俗语,做的永远比说的响亮。如果大家都是这种思想,势必停滞不前,没有再进步的可能性了。

八要突破反应迟缓的思想,树立立说立行的意识。这一点是在第七点的基础上的要求,干字当头,立说立行,言行一致。不能拖拖拉拉,应该雷厉风行,这样办事效率才能上去,而不是敷衍。

九要突破忽视产业的思想,树立工业强省的意识。这一点主要求学校为工业强省服务。结合贵州省煤矿、冶金、航空、航天工业的特点设置专业,结合生产实际,培养所需人才,而不是纸上谈兵,与生产实际相脱离的大学毕业生。

十要突破不跑不要的思想,树立积极争取的意识。贯彻十八大精神和国发2号文件的极好机遇,综合以上九点,树立一个好意识,就是一个好的开始和起点。为了贵州后发赶超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罗勋

上一条:材料科学与冶金工程学院2013年政治理论学习计划 下一条:学习“十破十立”心得体会——路坊海

贵州理工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制药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采矿工程学院 理学院
ICP备案号:黔ICP备13005433号  邮编:550003
日访问量:
月访问量:
总访问量:
2019 @Copyright 贵州理工学院材料与能源工程学院  |  学校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蔡关路 1 号  |  联系电话:0851-88210967  |  招生联系电话:0851-88210967  |  邮箱:git@gi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