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游学记】拉曼大学学院——创意体验课2019.08.01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程以及更好地了解马来西亚的传统文化艺术,拉曼大学学院特意给我校一行人安排了两堂特殊的课,一堂是类似于中国蜡染的马来西亚传统手绘课(Batik),而另一堂则是下午的创意布料垂褶课。


Shabri老师在为大家讲解马来西亚传统Batik和制作工艺
今天负责给大家授课的Shabri老师是来自拉曼大学学院艺术系的老师,他早早地就准备好了我们课程所需要到画布、铅笔、绘制腊线的笔和染料等工具,并且还特意穿上了一件由Batik制作的印有马来西亚国旗的衣服,欢迎大家来到马来西亚,来到拉曼大学学院。
老师首先给我们介绍了马来西亚传统手绘的由来及其制作的流程,并向大家展示了几块采用Batik所制备的布料,其颜色鲜明、用色大胆,布料的图案也十分多样化,从花草到各类图腾、从昆虫再到名人。随后,老师亲自示范如何使用铅笔在画布上作画,如何使用特殊的蜡笔在铅笔描绘的图案上上蜡,最后如何用天然的燃料对其进行上色。听完老师的讲解,大家便开始了自己的创作过程,由于我们大多数都是第一次接触,对工具的使用不熟练,状况频频,但是指导老师很细心的反复示范,让大家对Batik蜡染的制作流程有了更好的认识。


同学们正在制作马来西亚传统Batik蜡染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比较拘谨,创造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是慢慢的,大家的创作变得越来越大胆,指导老师也时不时对大家的创作提出修改建议,但更多的是对同学们丰富的创造力所惊叹。
而Batik蜡染最关键就是好控制出蜡的速度和线条的粗细,并且在绘制过程中要保证蜡能够浸透画布,但是线条又不能太粗,更重要的是用蜡绘制的图案要能够形成闭合,在后续染色的时候蜡线两侧的颜色才不会越界进而混在一起,得不到我们想要的颜色,并且在画蜡线的时候一定要非常的小心,一是因为融化的蜡温度较高,容易被烫伤,另一方面是因为如果蜡滴在画布上的话就不能用橡皮把它擦掉,只能将错就错,对其进行再创造。在画完蜡线之后,今天的最后一步就是上色了,而大家都知道,颜色的基本色为红黄蓝三个颜色,如果大家想要其他的颜色,就需要自己进行调配,对于大家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经过了3个多小时的课程,大家的作品基本完成了,然后一个完整的Batik蜡染作品除了今天的程序之外还需要经过固色、洗涤、去蜡以及干燥等步骤,因为时间的关系,后续的步骤只能在课下来进行。在染色的时候,有的同学因为颜色用错或者出现小失误,从而诞生了一幅幅“毕加索”的画,但是整体来说大家对自己的作品都还比较满意,最后大家拿着自己的作品跟老师一起开心的合影留恋。

大家跟自己的Batik蜡染作品合影
下午的课程是创意布料垂褶,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授课老师也是上午教授我们课程的老师,不得不感慨Shabri老师涉猎范围很广泛。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马来西亚传统的布料,比如早上制作的Batik蜡染布料,马来人的传统刺绣布料,印度人的传统布料等,这堂课同样是锻炼大家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这一类的课程除了相关专业的学生能够接触外,对于国内的普通学生来说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是非常陌生的,由于上午跟老师已经非常熟悉了,所以课堂气氛比较轻松,诙谐幽默。
首先,老师为大家展示了他的一些代表性作品,介绍了一下这门课的宗旨和一些要求,紧接着便让大家两两一组分成五组进行小组对抗,主要是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两个任务,最后由老师选出最特别的和做得最好的组。第一个任务是需要使用老师提供给每一组的所有布料穿戴在模特身上,但是要求需要有“玫瑰花”的元素在里面,而第二个任务则是要求大家具有创意并且要包含“扇子”的元素。由于大家都是第一次接触,并且有相当一部分的“理工男”,所以刚开始都不知道要如何开始,老师则是一直鼓励大家要更有创意、更加大胆,用于尝试各种颜色和造型的搭配,为的是让最后的整体造型看起来更加完整和美观。最后老师对大家所做得造型都进行了一一的点评,并对大家的创意给与了较高的而评价。

大家与自己的创意布料垂褶作品合影
在最后二十多分钟的时间里,这位可爱的老师让我们尝试着穿马来人的衣服,并亲手为我们整理衣冠最后我们合影留恋。结束一天的课程,最后在于老师道别的时候,老师与大家一一握手,每一次握手后都降自己的右手放在靠近心脏的位置,老师解释道这是他们马来人的传统,希望能将对大家每一个人的友情和美好回忆都存放在心里,大家都非常的感动,大家也希望能够再次见到老师。

大家着马来人传统服饰跟Shabri老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