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站首页
 
 学院首页  本站首页  部门机构  廉政动态  政策法规  通知公告 
 
廉政动态
校内动态 廉政要闻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廉政动态>>校内动态>>正文
 
俊杰廉范【第12期】张立道
2020-10-16 16:00   审核人:

清·宣统二年《陈留县志》(校注本)关于张立道的记载

张立道(?年——1298年),字显卿,其祖先陈留(今属开封市祥符区)人,元世祖忽必烈心腹贤臣名将之一。曾任大理巡行劝农使、临安广西道宣抚使、汉中道肃政廉访使、陕西行台御史、云南行省参政,其中两次出任监察官。

忠勇刚毅 严惩贪腐

张立道十七岁入宫任护卫,曾随忽必烈御驾北征,不离左右,干练敏捷,深得器重。后来,忽必烈封皇五子忽哥赤为云南王,命张立道辅佐治理云南。

至元八年(1271年),云南政局动荡,三十七部都元帅宝合丁企图割据云南、自立为王,便与王府尚书阔阔带沆瀣一气,密谋篡夺王位。他设下宴席,在酒中下毒,准备害死云南王,并以重金贿赂王府官员,以防阴谋败露。张立道惊闻此事,急忙奔赴王府营救云南王。当他冲到王府,忽哥赤已饮下毒酒,无法言语。忽哥赤为证明自己遭人谋害,就拉着张立道的手伸入口中,让其知道嘴里的肉已被剧毒侵蚀腐烂。当晚,忽哥赤薨逝,宝合丁夺取了王位。

张立道见营救计划失败,就密邀十三名侠义之士,准备讨伐宝合丁。众人歃血为盟和金屑酒而饮,同时推举一人到京师请求朝廷平定云南叛乱。宝合丁得知张立道的行动计划,立即囚禁了他们,准备杀人灭口,隐匿罪行。

紧要关头,张立道的族兄张忠迅速集结一批义士,夜劫囚牢,救出了张立道。张立道化险为夷,逃亡到吐蕃地界时,遇到了忽必列派遣的御史大夫博罗欢和向朝廷报信的那位义士。博罗欢、张立道来到云南,迅速查清了宝合丁发动政变、夺位篡权的暴行,处死了宝合丁、阔阔带和王府收受宝合丁贿赂的所有官员。

叛乱平息后,忽必烈诏命张立道入朝,当得知云南王被害惨状,声泪俱下地对张立道说,“汝等为我家事甚劳苦,今欲事朕乎,事太子乎,事安西王乎?惟汝意所向。”张立道以其忠勇刚毅、不畏强权,深深感动了忽必烈。忽必烈把张立道留在了朝廷,并赐其黄金五十两。

出使安南 拒受珍宝

蒙古人虽然用强大武力确定了与安南(今越南北部)的宗藩关系,但安南并未真正臣服,双方外交来往,常存芥蒂。

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在元朝与安南发生多次军事摩擦和局部战争,忽必烈不甘战争失利,准备兴兵讨伐安南的情况下,张立道受命第三次出使安南。

忽必烈对这次外交活动格外重视,封张立道为礼部尚书,命兵部郎中帖木儿一同前往。张立道行至安南边界,充分彰显大元国威,对前来迎接的人严厉地说:“去告诉你们的王子,他应该出城恭迎圣旨!” 安南王子陈日燇不敢怠慢,率官吏出城趴在路旁焚香迎接。到了王府,陈日燇跪拜恭听张立道宣读圣旨。张立道义正辞严,历数安南软抵硬抗、不服元朝管辖的罪行。

张立道说,双方多次交战,元军屡次获胜,虽曾失利,但并非安南实力强大、具备战胜的力量,只不过元朝大军不适应山地崎岖、气候湿热,无法施展骑兵长技罢了。张立道向陈日燇讲明,元朝有北方广大疆域、强势之兵做后盾,若再起战火,恐怕你们只能逃到海里去。若海岛之人乘机进攻安南,你们粮少兵疲,必然屈服。并指出,“我们皇上圣明,对你们恩德甚厚,你们竟然不明白,不派使臣向皇帝谢罪请命,反而举兵对抗,激怒了我大国军队。你们已经大祸将至,希望王子自己考虑后果吧!”

经张立道陈述利害,陈日燇跪拜于地,泪流满面地说:“公之言良是也”“天子使公来,必能活我”。遂向北方再拜,表示誓死不忘天子的恩德。

陈日燇又把张立道迎入王宫,拿出奇珍异宝,想贿赂这位元朝皇帝的特使。张立道忠心为国,大义凛然,不为所动,一概拒绝,并态度坚决地要求陈日燇入朝谢罪。陈日燇被张立道的浩然正气震慑,惶恐地说“贪生畏死,人之常情,诚有诏贷以不死,臣将何辞”。经过张立道的这次外交活动,安南国依然每年向元朝称臣纳贡。

劝农兴学 立训警贪

至元十年(1273年),张立道已在云南为官六年,朝廷觉得张立道熟悉云南省情,封他为巡行劝农使,以期推动云南农业发展。张立道跋山涉水,不辞劳苦,对昆明等地的地形进行了实地考察。彼时,由于昆明东北以盘龙江为主要水系及西南唯一的出水口——海口与螳螂川河道淤塞,每逢雨季就为滇池周围及城乡带来严重水患,百姓苦不堪言。

张立道亲率两千民工,凿开海口石龙坝,疏浚河道,泄去为害多年的洪水。为了稳定控制水位、流量,又修建了三座节制闸,合理解决了泄洪、蓄水等问题,有效避免了雨季洪水为灾、冬季河水枯干的现象,把附近的万顷沼泽土地变成了肥沃良田。

在兴修水利、屯田垦荒的同时,张立道把自己“劝农使”的职责发挥的相当到位。张立道得知云南百姓虽已采桑养蚕,但不懂技巧、收益甚微,便组织人员教授技术要领。民众获得养殖经验后,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元史》记载:“收利十倍于旧,云南之人由是富庶”。

张立道凭借劝农治水之功,再获重任。至元十五年(1278年),任云南中庆路总管,开始大力发展教育。他首先在中庆路建立孔庙,设置学堂,劝士人子弟读书上学,并聘请贤达人士作老师,每年都率领学生到孔庙拜祭孔子。在张立道的倡导推动下,当地人人都讲礼让,蛮夷风俗遂减,社会风尚日趋向好。

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张立道“迁临安(今云南通海县东北五里)广西道军民宣抚使”,掌管两地军政要事。张立道赴任后,又一次大规模发展教育,依照曲阜孔庙的规制,在建水(今红河州建水县)兴建了文庙。建水文庙现存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都仅次于曲阜孔庙。

张立道任宣抚使期间,清明吏治、教化乡民,大力推动社会发展。《元史》记载,张立道在署衙“书清白之训,以警贪墨,风化大行”。不难发现,张立道是一位既注重发展教育,又痛恨贪官污吏、注重廉政警示的清官好官。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元皇帝派张立道巡视两浙,不久再授任四川南道宣慰使,后又调任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使。这位文治武功的朝廷重臣,扛起了朝廷赋予的巡视巡察、监察地方官员的重任。

大德二年(1298年),朝廷急需一位熟悉云南省情、老成持重、政绩卓著的贤臣辅佐梁王镇守云南。这位忽必烈的心腹重臣,踌躇满志,从陕西行台御史之职,再赴云南,任行省参政。许是年高体弱,张立道仅在任一个月就去世了,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张立道在云南为官长达二十多年,勤廉忠勇,体恤民生,鞠躬尽瘁,功绩卓著,深得当地百姓的拥护爱戴。他死后,人们在鄯阐(今昆明市)城西,修建祠堂纪念他的丰功伟绩,得到了人们对他的最高褒奖。

来源:开封廉政网

上一条:省纪委省监委组织召开省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纪检监察机构主要负责人述德述职述廉会议
下一条:中管高校纪委书记这样抓监督
 
 学院首页 | 本站首页 | 部门机构 | 廉政动态 | 政策法规 | 通知公告 

中国·贵州·贵州理工学院 地址:贵州省贵安新区党武镇博士路 邮编:550003
邮箱:git@git.edu.cn   电话:0851-   传真:0851-
ICP备案号:黔ICP备13005433号     2011-2015 @Copyright 贵州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