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升学生识别与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免疫力”,夯实校园安全屏障,11月5日下午,我院在一号公寓党员活动室召开班级安全委员反诈宣传专题培训会。会议由辅导员杨秀艳老师主持,聚焦近期反诈工作部署,进一步拧紧安全委员的责任链条。
会上,杨秀艳以最新案例切入,剖析了电信网络诈骗在高校群体中的高发态势:脚本迭代快、话术迷惑强,学生一旦“入戏”,往往经济损失与精神创伤并存,令人警醒。

她指出,班级安全委员是校园安全网格化管理的“神经末梢”,更是连接学校与广大同学的“关键纽带”。希望全体安全委员切实履行岗位职责:一要当好“宣传员”,主动作为。充分利用主题班会、班级群聊等多元渠道,持续向同学普及刷单返利、虚假购物、冒充客服、网络交友等高发诈骗套路,并大力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确保反诈知识“入脑入心”,帮助同学们练就“火眼金睛”。二要当好“观察员”,防微杜渐。要主动关心同学的心理状态与日常行为,一旦发现情绪骤变、频繁借钱、长时间神秘通话或异常大额消费等可疑迹象,应及时询问、主动干预,并在必要时第一时间向辅导员或保卫部门报告,力争把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三要当好“信息员”,畅通渠道。确保信息传递双向畅通:一方面,第一时间将学校发布的最新预警提示传达给每位同学;另一方面,及时收集、反馈同学反映的安全隐患和可疑情况,形成“发现—报告—处置—反馈”的闭环管理,切实筑牢班级安全防线。

本次培训会为安全委员“干什么、怎么干”立下了清晰坐标,也让“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信念在每个人心里生根发芽。与会同学一致表态:将第一时间把会议精神转化为“硬核”行动,当好反诈“小喇叭”“前哨兵”,用脚步丈量责任,用真情守护同学的“钱袋子”,以涓滴之力汇成澎湃洪流,共同托举更加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晴空。
图文:路嘉莉
审校:杨秀艳
编审:章丽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