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工业发展研究中心

当前位置: 中心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世界工厂”向何处去?——升级与转移双主题下的中国制造业》
2016-06-28 12:11   审核人:

第四章 升级与转移——中国制造业突围之路
阅读坐标
引 言:“阿拉伯之春”、“占领华尔街”与工业化
第一章:工业化———近代以来中国经济主旋律及其成就
第二章:盛世危言———中国制造业繁荣下的潜在危机
第三章:前堵后追下中国制造业之困
第四章:升级与转移———中国制造业突围之路
第五章:中国制造业是否会自废武功?

更令人欣慰的是,我国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开始从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迈出了实实在在的步伐,污染物——被放错位置的资源可望由此越来越多地找到正确的位置。
如果说曹妃甸等地的循环经济模式是力图开创新的起点,那么,以回收资源等为主题的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则有望为我们以前留下的麻烦补课。特别是废旧电子电器回收,我国这个世界第一家电生产大国已开始进入家用电器报废高峰期。2006年电视机实际废弃量已达460万台,电冰箱实际废弃量约为210万台,洗衣机实际废弃量约250万台,空调器实际废弃量约为140万台,计算机实际废弃量约为200万台,合计1260万台。目前,我国每年家电理论报废量更超过了5000万台,报废量年均增长20%,预计“十二五”末期年报废量将达1.6亿多台。
用从废家电中回收的金属代替通过采矿、运输、冶炼得到的金属,可减少97%的矿废物、86%的空气污染、76%的水污染和40%的用水量,节约90%的原材料和74%的能源。但在以前盛行的不正规处理方式下,处理废旧电子电器产品会产生大量的废液、废气、废渣,严重污染环境,甚至造成如同广东贵屿镇那样的严重生态灾难。
2008年8月国务院通过《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家电销售实施以旧换新制度之后,废旧家电回收处理开始成为一个有前途的新兴产业。2009~2011年,回收利用废家电中的钢铁、有色金属97万吨,符合环保要求的拆解企业已经达到了102家,某些企业更达到了相当可观的规模。如成立于2009年6月的TCL奥博环保有限公司拥有目前国内家电回收处理项目中投资额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生产线,每年可处理10万吨废旧家电和电子电器,自2009年9月以旧换新回收家电以来,至2011年3月底,该公司便回收了76万台废旧家电,占据整个天津市的2/3,每10万吨废旧家电回收后的再利用率(再生为铁、铜、铝等可用物质)达到95%。
三、产业升级
中国制造业升级———目标是什么?
有哪些内容?中国制造业升级的目标是大大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效益及其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由于中国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和出口大国,中国制造业升级将强有力地推动整个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国制造升级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商品结构升级,提高先进制造业产品在整个制造业中的份额,加快发展相应的现代服务贸易。
———商品国内增值率升级,包括增加出口商品国内加工环节和深度,以及提高出口商品利润,改变“中国制造”商品出口价格只占其最终销售价格很小比例的状况。
中国为什么要推动制造业升级?
在宏观层次,这是因为凡事不进则退,在其它国家和地区奋发向上的环境里,中国倘若不努力推动外贸升级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非但不能有所长进,而且连已经取得的地位也有丧失之虞。因为中国经济相对地位的变化,中国成本的上升,中国外贸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所有这一切已经使得中国制造业和中国外贸不可能永久延续以往的成功路数。升级失败,结果是找死;不升级,结果只能是等死;与其无所作为而等死,不如奋力拼搏杀开一条血路。
在微观层次,这是因为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是企业和整个产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有的企业,比亚迪王传福原来是他的供应商,在王传福面前还很强势,结果王传福靠自主创新做大了,这个企业停滞不前,甚至规模越做越小。企业希望自己走上哪一条路呢?
(一)从引进转向自主研发,从追随战略转向领先战略
制造业升级与技术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同义词,而与制造业升级相适应的技术创新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又意味着从引进转向自主研发,从追随战略转向领先战略。
与中国众多企业习用的技术引进路线相比,采用独立研究开发方式,好处在于公司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决定研究开发方向,研究开发成功后就成为公司独有的竞争优势,不受任何限制性商业惯例制约。但在此种方式下,企业必须承担较大风险,对企业研究开发力量、财力的要求均比较高,有时甚至需要从基础理论做起,往往超出一些中小企业的承受能力。而且,企业家在决定独立研究开发时,必须考虑社会专利技术和商业机密保护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是否切实有力,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否则,本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最终却让别人不劳而获。这一点在我国目前情况下显得尤其重要。
尽管如此,新兴企业走过引进与仿制、自行研究与引进相结合的道路后,积累了一定实力,就应当考虑及时转向独立开发。单靠引进永远无法实现超越,我国领导人就曾多次提醒,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需靠自己的力量开发。此外,某一产品处于短缺时,依靠迅速引进,企业就能占领市场。然而,一旦短缺消除,没有独立开发的新产品、新质量特性,企业的市场份额不可避免要萎缩。试看1980年代众多靠引进技术名噪一时的家电企业,而今安在哉?
(未完待续)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