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院 徐华坤 报道) 去年9月初,大二的我踏上了去往西安科技大学的交流学习之路。
“我就想亲身站在其他高校学的校园里看看。”——这是我最朴素的精神动力之一。
西科校门

大学,真的是一段奇妙的历程。第一次真正体会到,努力真的会有收获!大学之前的人生,不管自己再怎么努力,想做的事情永远达不到要求,包括考自己理想的大学。
虽然理工不是985,211院校,但在理工,我却找到了自己。大一期末综测排名、绩点排名年级前列,加入自己喜欢的部门、学生会,拿了奖学金和各种证书……可以说,自己的每一次努力奋斗,都收获了满意的成绩,当然这也包括了此次赴西安科技大学交流学习。
从未想过自己的人生会有这么一段不一样的经历。大一上学期听说我校有去西安交流的项目时,我就想,什么条件才能去呢?该不会要花很多钱吧?我能去吗?经过和师兄师姐的沟通交流后,发现只要学习成绩优秀,专业符合就可以申请去西安交流学习了。于是,我开始在心里设下了这个小小的目标——大二上学期一定要去一趟西安看看。事实证明,通过努力学习,手续,我如愿以偿地来到了古都西安!
傍晚的西安科技大学

一个广阔的舞台,一次崭新的学习
A vast stage, a brand-new study
西安科技大学的校本部让人感觉非常大气,依骊山而建,由南至北地形依势抬高,从校门口走到宿舍要近二十分钟的路程,路的两旁树荫茂盛,景色宜人。校内有一条小路直通骊山,是师生们锻炼身体、亲近自然的好去处。
在我看来,这是一场继续把求知精神付诸于实践的学习体验。
在西科交流期间,我感触最大的是西科授课方式。全英文授课的英语教学模式模式使得学生可以发展自己的口语模式,对于我而言,总是畏惧开口,心存劣势。无论如何,那就让自己也嘲笑的蹩脚英语在这里开始全新经历,尽管开口去说。在这里每门专业课每周都会有作业需要完成,每个月都会有一次小考,还有期中考、期末考等,这些都是算作平时成绩。所以平时的时间很紧,压力里也很大。一个学期下来,经过自己的努力,我的功课也全部通过。

在西安的133天里,我深切地体会到了西安大西北的风土人情,有人说,“西安最美的是人”,而我所经历的这一切告诉我,这个话确实是对的。在西科,我觉得第一件幸运的事情是遇上了负责任的老师和有爱心的同学们。早在八月暑假的时候,辅导员刘老师接到我的交换通知就打电话来询问情况,并帮我安排好了床位。到达西科后,同学们都表示了欢迎,还有同学很热心的带我熟悉校园环境,尽心尽力的帮助我融入专业班级的大家庭。
教室

很感激学校能给予我到西安学习交流的机会,让我提高了自身综合能力、开阔眼界。133天,很长也很短,意犹未尽而又刚刚好。相比在理工各种事务、会议、学习、社团等充实忙碌的生活,在西安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周末在周围转转,小长假就去鼓楼钟楼逛逛感受感受,真正体会到了传说中的大学生活。前者的生活充实忙碌,后者的生活悠闲且充满情趣,幸运的是,这两种生活我都体会到了。
兵马俑

很多同学来西安交流之前考虑的是,对专业有帮助吗?该不会是去玩的吧?其实在我看来,到西安,最大的收获并不只是在于学习,而更多的是:出去走走开拓视野。在这里,所有新奇的事物都在冲击着我,赏心悦目。
西安钟楼

我真的很喜欢交流中的一切。
尽管有时候我还是会吐槽理工,吐槽食堂,吐槽荷花池,但是千言万语还是那句话,
贵理,谢谢你。理学院。谢谢你。
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出去看看,回来仍是理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