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教育促进审计后备人才培养

作者: 时间:2023-05-06 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要求审计机关“努力建设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为审计教育工作确立了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审计教育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效。审计教育工作肩负着培养审计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在推动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审计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审计教育规模不断增长。审计专业本科及研究生招生院校由当初的不足百所扩大到目前的两百余所,在校生人数稳定在六万左右,基本满足了审计及相关行业的人才需求。二是审计教育结构不断优化。在学历教育方面,硕士研究生比例持续提升。在专业布局方面,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培养体系日益完善,工程审计、计算机审计、国际审计等特色专业(方向)逐渐成熟。三是审计教育能力建设取得新成果。审计教育优质资源持续拓展,全国累计认定审计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审计相关国家级一流课程6门、审计学课程群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点1个。四是审计教育质量理念实现新变革。审计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单位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确保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

审计教育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一是全力培养高层次审计专门人才。十年间审计专硕培养单位由16所扩大为49所,年计划招生人数由401人扩大为2230人,各培养单位累计培养审计专硕约1万人。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2012年录取名额为53人,2022年上升为285人,十年间增长了437.74%。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下发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新增了审计博士专业学位,审计人才培养层次有望再上新台阶。

二是积极发挥高校智库作用。审计署重点课题十年间立项134项,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审计大学等高校承担其中66项。蔡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理论研究”、秦博勇“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环境保护责任离任审计制度研究”、杜兴强“‘一带一路’沿线国中国企业审计治理研究”、刘旺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审计理论与实践研究”等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晏维龙“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张琦“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研究”等教育部重大项目,标志着审计领域的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取得新突破。西南财经大学“政府审计研究中心”成果显著,影响和带动一批高校成立以审计理论和技术方法为重点的研究基地和智库,为审计事业发展献计献策。

三是积极提升中国审计的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在审计署、教育部及商务部等部门的指导下,南京审计大学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最高审计机关招收在职研究生,累计培养了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的199名审计专业硕士。留学生回国后成为各国审计系统的业务骨干,一些毕业生已经成长为部门领导,个别毕业生已经担任副审计长级别的官员。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浙江财经大学、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等近10所高校参加联合国审计。其中南京审计大学共派出33人次参加审计署组织的58项联合国审计任务,部分审计报告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性批示。

审计人才培养形成典型经验

 

一是高水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审计人才培养单位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着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不断提升审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南京审计大学以“思政领航”引领社会实践思政教育模式创新,以“校政军企协同”构建社会实践效果常态长效机制,多年来坚持整建制组织研究生到审计机关实习锻炼,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效。全国审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这一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创新成果为基础,建言审计署加强审计机关与培养院校的联系合作,该建议获得审计署肯定并正式发文在全国推广。

二是全方位加强人才培养合作。在国家推进“双一流”“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审计人才培养单位积极探索合作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断增强学科专业竞争力。南京审计大学倡议并牵头成立“全国审计学专业教育联盟”,得到了全国拥有审计学专业的38所财经类高校的积极响应;通过建设审计学课程群、国家级虚拟教研室为全国审计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互通有无、互为借鉴、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促进了审计教育质量提升与均衡化发展。众多培养单位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产教融合、产学研结合及校企合作;部分单位探索引入国际教育资源,通过开展特色项目、联合办学、师资交流等方式提升人才培养效能。

新时代审计教育事业发展破解现实难题

 

一是亟须打造审计教育的中国范式。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遵循教育规律、坚定文化自信,确保审计教育工作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特色,落实教育现代化的质量要求。审计教育工作的中国特色体现在价值追求、教育理念、发展路径与体制机制等各个方面,并且要全面落实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全过程各方位。我们要解答好审计教育的现实难题,全面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创新立德树人的培养模式与常态长效机制。

二是亟须提升审计教育的发展质量。审计人才培养单位要在总结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准确把握审计人才培养的国家要求、行业需求及社会期望的基础上推进教育理念更新与教育目标调整,在教学关系变革、教学技术更迭、教学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深化教学管理改革创新,重点解决审计教育“三全育人”模式优化、教学资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重要问题,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与水平。

三是亟须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研究。各高等院校必须同心协力加强审计学科建设,积极探索审计研究特色方向,加强审计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力争在不远的将来实现审计学一级学科设置的目标,突破高层次学术型人才培养的瓶颈。要全面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历史、实践及制度的研究阐释,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体系与话语体系。要以审计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为契机,促进审计理论研究反哺审计教育工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知识进教材、进课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养成科学的思维,促进培养堪当大任的审计人才。

 

 

来源:中国审计报(本文内容略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