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战场见担当 素质劳动绽芬芳
——贵州理工学院劳动教育实践侧记
疫情突发,城市被按下了暂停键。疫情期间,劳动教育发挥其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在同学们参与日常生活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过程中,让其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疫情期间,理工学子充分进行劳动教育实践,为我们理工学子点赞。
一、点赞理工学子,生活技能大练场
疫情发生时,资勘201、202班正在乌当区东风镇实习基地进行地质填图教学实习。实习队长于宁老师临危不乱,第一时间封闭了基地大门,全员实施静态防控。基地厨房的工作人员被居家隔离,没师傅做饭,同学们由生产实习转变为生活劳动实践。这群20多岁的孩子们被拉上了劳动技能的练场、考场。在此之前,同学们也许从未想过,要在管理厨房的同时,成为厨师,负责88人的一日三餐。办法总比困难多,按实习大组轮流做饭,每周每组做一天饭,并组织基地全体师生排队就餐,是实习团队,也是劳动团队,团队成员内部互帮互助,从淘米做饭,到猪肉剖切,配菜洗菜,再到炸炒煎煮,同学们得到了全方位的生活劳动实践锻炼。
二、点赞理工学子,志愿服务显担当
“青”尽全力,云开“疫”散,在校园实行静态管理期间,贵州理工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们迅速集结、主动出击,积极投身抗疫一线。核酸检测志愿者、抗原检测志愿者、食堂志愿者、物资搬运志愿者、信息核对志愿者,截止今日,理工志愿者服务共计4708人次(蔡家关小区3891人次,贵安校区817人次)。疾风知劲草,理工青年在抗疫大考中,交出了一张名为勇于担当的满分答卷,理工青年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感,强化了责任担当。
劳动彰显智慧,劳动体现担当,志愿劳动、生活技能劳动都只是劳动的一种形式却满含大爱,满含大智。劳动能树德,劳动能增智,劳动能强体,劳动能育美。更多关于劳动的智慧就藏在劳动的过程里,只要我们在日常的每一天里,去感悟劳动之美,去体悟劳动之智,去增强劳动技能,任何困难,都是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