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 9 日,由共青团贵州理工学院委员会主办、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社承办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贵州民族博物馆圆满落幕。活动以“探寻民族瑰宝·传承文化根脉”为主题,通过实地探访、互动体验等形式,带领青年学子深入感受贵州多元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激发文化传承使命感。
一、活动亮点回顾
1. 文化启程:从课堂到博物馆的沉浸之旅上午,40 余名社员在校门口集结完毕。团委丁玥老师强调活动纪律与安全事项后,队伍启程。途中,社团主持人结合沿途风光,生动讲解苗族“姊妹节”、侗族“鼓楼文化”等民俗知识,并穿插播放《苗岭飞歌》《侗族大歌》等非遗音乐,车厢内氛围热烈,学子们对即将开启的文化探索充满期待。
2. 深度探访:六大展厅解锁民族文化密码队伍抵达位于贵阳市南明区箭道街 23 号的贵州民族博物馆。在专业讲解员带领下,社员依次参观“贵州民族风情展”“少数民族服饰展”“传统工艺展”等六大核心展厅,拍摄展品照片超 100 张,记录下吊脚楼微缩景观、石板房建筑智慧、“跳花节”“三月三”节庆场景等珍贵画面。在“少数民族服饰展”中,苗族银饰的繁复纹样、布依族蜡染的几何美学引发阵阵惊叹,讲解员结合“蝴蝶妈妈”刺绣图腾、土家族“西兰卡普”织锦技艺等案例,深入解读民族文化的历史记忆与精神内涵。
3. 互动体验:指尖上的非遗传承社员分组参与苗族银饰 DIY 与侗族刺绣体验。在银饰制作环节,学生们通过錾刻、焊接等工序感受传统技艺的精妙;侗族刺绣体验区,社员以“侗族风雨桥”“苗族枫香纹”为灵感创作纹样,针线翻飞间体会“以布为纸、以线为墨”的东方美学。穿插进行的民族文化知识竞答环节更是高潮迭起,答对“苗年节庆习俗”“水书文字起源”等问题的同学获得蜡染书签、非遗手工皂等特色礼品,寓教于乐中深化文化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