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INSTITUTIONAL SETTING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易地扶贫搬迁产业调研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六十)

2021年03月03日 23:20  点击:[]

“柯西不等式”小队在行动


编者按 :2021年寒假,校团委组织384名学生共计159支队伍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采用“就近就便、小型分散”的形式在家庭所在地附近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开展易地扶贫搬迁产业调研专项社会实践活动,为高质量推进全省后续扶持工作,聚理工青春之力,献青年之智,为我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贡献青春力量。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柯西不等式”由周晓珂、王雨欣两名同学及指导老师王卓组成,在经过活动申报及校团委审核确定后,我队于2021年1月18日在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城关镇汉阳街道黄泥坡安置点金、银田社区展开实地调研。此次调研主要分为单位访谈、走访居民、附近企业调研三个部分。



我队于1月18日到汉阳街道办事处,向单位了解一些基本情况。汉阳街道办事处的周书记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关于社区的基本资料:金、银田社区所属于贵州省赫章县城关镇汉阳街道,位于毕节市赫章县主城区东部。毕威高速匝道口与县城主干道交汇于此,326国道、212省道过境,东距毕节市区64公里,至毕节高铁站、毕节飞雄机场60分钟车程;社区现有安置房79栋、2976套,共27.2万平方米(其中60平方的由624套,80平方的有864套、100平方的有648套、120平方的有840套),目前在住有2567户,共有人口13592人,共有少数民族12个,建档立卡贫困户2481户,13180人。具备劳动力的有6331人,其中就业的有5439人,就业其中包含省外就业2414人(主要集中在浙江、广东、江苏),省内县外就业477人,县内就业2723人,未就业717人(主要为照顾家庭不能外出就业),每户确保有劳动力家庭一人以上就业。就近就业意愿2876人,其中已就业人员2723人(公益性岗位15人,均为后勤工作人员岗位;400元专岗人员692人,600元岗位159人;源再生发制品有限公司吸纳就业52人;云上夜狼服饰吸纳就业30人,其他就业途径就业1775人),有意向到县内产业园区就业人员57人,正在寻求就业渠道的481人。共新建和整合社区周边学校共7所(其中幼儿园3所,小学2所,初中2所)。配套建成总面积2055平方米、30个床位的卫生服务中心一个,配备医护人员共17名,有效保障群众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

在和社区单位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社区地处矛盾集中、遗留问题复杂的区域。为解决搬迁群众的忧虑,社区单位一是整合资源,共同管理,二是深入群众,加强沟通,三是亲情关怀、细致服务,四是共商共谋、共同发展。我们还了解到,社区单位实施“包栋帮扶”,社区干部进行“一对一栋”的帮扶措施,一人负责一栋居民的易地搬迁的相关工作,帮扶干部通过建立微信群或走访的形式及时宣传相关政策或消息,有效的提高了办事效率。社区单位向我们提供了《汉阳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工作情况汇报》,《汇报》中就劳动就业情况强调到,要全力加强岗位开发,大力推进劳动就业培训,一是要加强就业培训,提升劳动技能,通过培训学校、生产车间等方式,实现劳动力培训全覆盖,促进就业;二是加强招商引资,集聚产业促进就业,建成就业扶贫工厂1个,整合周边闲置库房改建就业扶贫车间2个,引进发制品厂、服装厂、贵州新易鑫纺织实业有限公司等3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入住,目前已吸纳就业200余人,全部建成投产达产后,可吸纳就业500人。同时,利用省民宗委支部结对帮扶优势,积极招引其他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三是加快产业调整,打造优势产业,抢抓电商建设机遇,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和电商基础,探索“党建+电商+扶贫”的新模式,整合门面房5200平方米,构建了由韵达快递、德邦物流等8家快递企业组成的“赫章快递联盟”,全部建成后从移民安置点吸纳贫困户300余人就业,更加有效地解决搬迁群众的“稳得住”问题。同时,以“快递联盟”为基础,利用即将完工3.6平方米配套商业用房,谋划电商小镇打造,建成后预计新增解决就业800人以上;四是加强岗位开发,拓宽就业渠道,积极争取人社部门的支持,开发公益性岗位、扶贫岗位873个,优先解决弱劳动力家庭就业;五是加强劳动输出,提升就业质量,充分利用省外企业用工稳定等各方面优势,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六是加强信息沟通,精准推荐岗位,要积极争取行业主管部门支持,对县内各行业企业用工需求信息摸排统计,及时向搬迁劳动力进行岗位推荐;七是织牢社会兜底保障网,把重残、重病、低收入家庭全部纳入兜底保障,月发保障金320余万元,惠及1681户居民。周书记表示,黄泥安置点工作虽然取得阶段性成就,但仍存在搬迁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不足,未完全适应新环境等新问题,今后的工作中,汉阳街道将紧紧围绕后续服务“五个体系”建设要求,扎实做好搬迁群众后续管理服务工作。

1月19日至1月25日,我们进行居民走访,通过线上、线下填写问卷的方式,走访了约35户居民,每户都是同县跨乡的搬迁户,我们所走访的搬迁户的主要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平均处于小学文化,对我省的易地搬迁的政策及搬迁后居住地的产业发展政策都比较了解,且每家都享受到了易地搬迁相关优惠政策。社区会和一些企业合作,免费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些技能培训(厨师培训、家政培训、电工培训等)且每户至少有一人参加。在和居民的聊天中我们了解到,每户人家都有就业帮扶专项行动的专人联系,会向他们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岗位,有的劳动积极性很强的搬迁户还会通过网络招聘、亲戚朋友介绍等渠道获得就业信息,未就业的居民大多是因为家庭原因无法就业,这类家庭的共同点是家里孩子多,大多正处于青春期,需要家长的陪伴和引导,或是家里有残疾人,需要时刻有人看护,但由于生活开支大,不希望长期靠政府补贴维持生活,希望能找到时间灵活性比较强的工作,既能照顾家庭又能为家里减轻一点经济负担。劳动力充足、家庭负担比较小的这类家庭生活上的经济压力会比较小,开支也会比较多样化。极少部分家庭由于未能尽快融入城市新生活,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不能很快转变,内生发展动力不足而未能就业。居民们表示搬迁后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变,医疗上,医疗水平更高,就医更方便了;教育上,在县城里面的学校的教育水平要比乡镇上好,孩子感受到竞争的压力,学习的能动性更强;工作上,岗位多样化,社区也会帮忙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机会变多了;经济上,开支变得更大,这也迫使居民不得不去找工作。居民们不约而同的都表示搬迁后要比搬迁前更幸福了!

1月22日,我们走访了贵州新易鑫纺织实业有限公司、源再生发制品有限公司两家企业。才到工厂门口就可以听到工厂内的机器的工作声,“纺织”公司于2019年赫章县招商引资进入驻汉阳街道金田社区扶贫工厂生产,项目落地后,县人民政府整合扶贫资金1000万元,在企业每年解决300人以上贫困户就业的基础上,于1000户搬迁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目前企业已投产,建成纺织、针织品生产线15条,年产纺织纱线2000吨,生产成衣10万件,现有员工150人,均为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纺织”公司的经理表示,员工积极性很好,刚进厂区时感觉劳动力素质不是很高,但经过培训后工作能力、工作效率都有所提高。目前产品主要销往广东等地,用于制作衣服、裤子等实用性物质。

走到“发制品”公司门口,透过玻璃门就能看到一个个埋头苦干的背影,通过询问,我们找到这里的主管,她告诉我们,由于疫情影响,目前在岗位上的有30左右人,工资按员工做工的多少计算,还会有满勤奖、数量奖等奖励。产品主要销往青岛 ,原料就在当地购进。公司会进行“以工代训”的培训,这个活很容易上手,工作时间也比较灵活


关闭当前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