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INSTITUTIONAL SETTING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易地扶贫搬迁产业调研专项社会实践活动(五十四)

2021年02月24日 22:33  点击:[]

易地扶贫搬迁开辟群众“幸福路”



编者按   :2021年寒假,校团委组织384名学生共计159支队伍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采用“就近就便、小型分散”的形式在家庭所在地附近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开展易地扶贫搬迁产业调研专项社会实践活动,为高质量推进全省后续扶持工作,聚理工青春之力,献青年之智,为我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贡献青春力量。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助力脱贫攻坚。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要求,贵州大方县将“搬迁安置”与“就业致富”并举,通过集中安置、就近就业等措施,极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条件,搬迁群众过上了幸福生活。

为更好了解贵州省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发展情况,2021年寒假,应学校组织,材料与能源工程学院“加油向前冲”小队——小组成员有材料与能源工程学院材料204班崔钊、周燕,202班王润玺,指导老师材料与能源工程学院代海艳老师。1月27日,小组正式开启了实践之路,走进贵州大方县奢香古镇社区安置点深度调查了解搬迁群众的衣食住行与就业情况。



大方县奢香古镇社区共安置2880户12501人。奢香古镇2018年底正式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依托4A级景区优势,围绕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进、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探索‘文化+旅游+就业创业’的发展模式,引进珠绣、服饰、漆器、蜡染、农民画、竹艺、箱包等扶贫车间、扶贫微工厂,帮助搬迁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致富。”

第一站,走访调查扶贫安置点住宅区,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社区开展“三个三元”管理模式(每月每户筹资3元,社区配套3元,街道配套3元作为道德奖励基金),开展星级评比积分兑换活动。发动社区治理督导员、楼长、保安、公益性岗位、法律服务工作者“五类人员”,实现社区治理联防、联动、联管、联治。为了让搬迁群众及其子女能在家门口上学,能有较好的医疗服务,较好的社会保障,奢香古镇下足了功夫。配套建设幼儿园4所、小学3所、中学1所、职业技术学院1所,确保搬迁群众子女“能上学、上好学、学得好”;新建医院1所,配套卫生服务中心1所,建成卫生服务站1个,确保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生活便利,人民生活幸福。

     
     
 

第二站,商业街和旅游观光区,通过调查了解,社区为了增加民众经济收入,打好“文旅牌”,服务新社区,助力搬迁群众脱贫致富,奢香古镇成立了物业管理公司,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优先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通过设置护路、保洁、治安巡防、解说员等扶贫公益性岗位,解决搬迁群众就业。同时,引进珠绣、服饰、漆器、蜡染扶贫车间、扶贫微工厂,开展技能培训,帮助搬迁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致富。并鼓励搬迁群众结合自身特长,依托大方“中国天麻之乡”“中国皱椒之乡”等品牌优势,开办特色小吃店、豆腐作坊等直接或辐射带动社区居民脱贫致富。

 

第三站,安置点居民的家里,通过切实感受居民的亲身经历,更全面的了解到扶贫工作的落实。据居民安兴群介绍,搬迁前,他们住在大方县果瓦乡蓑衣村小河组,是大方县最边远的一个村民组。由于交通不便,地势偏远,孩子们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冬天的时候还要带上手电筒用照明返家,非常不方便。通过扶贫搬迁政策来到了安置点,搬进新家后,扶贫干部还专门上门走访登记,并推荐工作就业,经过推荐,在小区做保洁,一月有1500的收入,其丈夫在小区里成为了一名保安,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满足了一家人的基本生活。

     
     



通过实地走访,深切的感受到了贵州扶贫政策的成功,也感受到只有人民富裕了国家才能真正富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树立牢固的信心,不忘初心,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将来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关闭当前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