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INSTITUTIONAL SETTING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易地扶贫搬迁产业调研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四十五)

2021年02月16日 21:45  点击:[]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易地扶贫搬迁产业调研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四十五)

贵理工青年 2月16日

南岭村易地扶贫搬迁调研


编者按 :2021年寒假,校团委组织384名学生共计159支队伍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采用“就近就便、小型分散”的形式在家庭所在地附近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开展易地扶贫搬迁产业调研专项社会实践活动,为高质量推进全省后续扶持工作,聚理工青春之力,献青年之智,为我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贡献青春力量。


2021年2月2日,贵州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飞机侠”调研队,正式完成了寒假社会实践调研任务。“飞机侠”调研队于两个时间段(第一阶段:1月17日至29日,第二阶段:1月30日至2月2日)前往遵义市红花岗区南关街道办事处易地扶贫安置点村,对当地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成果进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调研队受到了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热情接待与积极配合,并取得了丰厚的调研成果。



1月17日—29日,“飞机侠”调研队首先对居民进行走访,当地居民非常热情的接待并回答了调研队提出的问题。据了解,每户搬迁户至少有一人就业,安置点开展免费就业培训,为搬迁群众脱贫致富提供坚实保障。

易地扶贫搬迁, 不仅仅是搬出了“穷窝”, 更重要的是让搬迁农户在有所居的基础上增加了收入。据了解,2018年6月,红花岗区84户330名贫困群众喜挪“穷窝”,搬进了南关街道南岭村东联线旁的8号还房小区,在迎来新家的同时,企盼新业新生活。针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后续扶持,红花岗区就业局已在此开展了中式面点师、家政、厨师等多场,共计164人次参训,为搬迁群众顺利就业创业赋能。同时,红花岗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还建设有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对每家每户的劳动力就业状况进行动态掌控,确保就业扶贫措施持续不“断档”。

1月30日—2月1日,调研队走访了安置点产业的“扶贫车间”,据车间负责人介绍:“现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搬迁群众不能外出,有些在外省务工对制衣有技术经验的都到车间就业,复工以来车间共有21名搬迁群众到岗上班。”为帮助企业复工复产,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问题,红花岗区南关街道积极协调对接区就业局和用工企业,认真开展安置地劳动力就业需求摸排,建立劳动力台账。通过政策宣传、动员协调,帮助“扶贫车间”采购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液、酒精等防疫用品,实现搬迁群众就近上岗就业。

2月2日,我队对安置点的卫生室进行了访问,设置易地扶贫安置点卫生室1个,配备乡村医生2人,完善医疗相关设备,搬迁群众就近享受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辖区卫生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二站式”报销制度:实现84户332人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搬迁群众医保转接参合率100%。建立健全搬迁群众健康档案,适时开展免费健康检查,每年为群众进行四类慢特病检查,0-6岁儿童防疫接种等一系列医疗保障服务措施。

至此,贵州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飞机侠”调研队赴红花岗区南岭村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的调研工作正式结束。根据在南岭村的调研结果,调研队认识到“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落实效果关键在于后续的配套保障工作如何进行,“搬得出”更要“稳定住”。搬迁政策的落实还存在许多可以改进提高的方面,这些问题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关闭当前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