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到,年味浓|
俗语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一过腊八,我们就逐渐迈进了年的门槛,年味儿也越来越浓郁了!
但是年前的习俗你又知道多少呢?
过年一般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准备,我们可以从小时便知的腊月歌谣说起: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割年肉;
二十七,赶大集;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上大供;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可这些习俗又具体讲的什么呢,这就让煤球君为你娓娓道来:
腊月初八俗称“腊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祷丰收和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惯。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人们认为灶王爷在玉皇大帝美言几句可以带来一年的平安幸福,因此在腊月二十三会准备好酒水、贡品祭祀灶神。灶时要把关东糖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让灶王爷别说坏话。一直到腊月三十再接灶神回来。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是年终大扫除,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也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积累的在冬季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传统美德。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民间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所谓贴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春节张贴之物。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由于次日就是大年三十,所以过年的各种准备活动都要在这天进行完。除了筹备年节中的各种衣食祭品,腊月二十九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活动“上坟请祖”。告祭祖先,不仅仅是向祖先的告慰,也寄托了对祖先的感恩与思念。
中国人过年这些风俗习惯一直延续至今,虽然有些习惯在发展变化,但不变的是我们对新年的美好期望和对亲戚朋友的真挚祝福。也许今年因为疫情影响,部分同学不能和家人过一个团圆年,但是煤球君在这里祝福大家:
鼠过疫去春将至,牛来运转皆平安!
【关闭当前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