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INSTITUTIONAL SETTING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暑期三下乡|理援脱贫 倾村践行

2020年07月22日 16:46  点击:[]

用青春铸就脱贫,用小我成就大我


///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一直在努力摆脱贫困的头衔。

2020年7月16日,贵州理工学院交通工程专业开展了"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在指导老师魏旭华和负责人李小念的带领下,团队成员王江、李红相、李正飞、成应、曹满金一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金龙村开展以"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决战脱贫攻坚,投身强国伟业"为主题的调查研究,实践活动为期十天。

///

为了此次实践,小组成员都做了充足的准备,并做了多次会议讨论。小组集结前线上也进行了多次讨论。到达金龙村之后,团队通过白天初步的走勘了解到了一些情况,夜晚时分立即进行了会议讨论,会议中强调实践中所要注意事项及安全问题,并与金龙村村委会确定实际的行程。

(团队会议)

实践中,小组成员与金龙村驻村第一书记以及金龙村村支书进行会谈以及初步了解了当地的人口,户数,收入来源和当地的扶贫的项目,产业扶贫所养殖的兔等牲畜、到访基地。这是此次社会实践的第一站。夜晚小组成员抽空将得到的信息记录及时整理成文。在和村干部交流中我们发现,第一书记和我们是校友,这使得我们和村干部之间多了一份亲切。

(与村干部进行交流)


(到访养殖基地)

此次实践中,小组成员的第二站是走访当地居民(包括学生,上班人群,农民等)询问调查问卷,并如实填写问卷。随机采访他们对脱贫攻坚项目的具体看法、发现的一些问题和对这些关于脱贫攻坚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的建议,并对他们不了解的扶贫政策进行解说,当地村民非常热情,对我们的到来感到非常开心。


(采访当地村民(当地护林员))

有了前两站获得资料的充分支撑,第三站小组成员采访金龙村扶贫办主任和相关的脱贫攻坚项目负责人。设计了调查问卷,与村干部一齐填写。期间小组成员了解脱贫攻坚项目的具体活动流程和相关政策,了解主任对脱贫攻坚项目的一些看法,并对当地居民所反映的一些情况和扶贫办主任沟通交流,从而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脱贫攻坚项目的发展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采访扶贫工作负责人)


(团队整理资料)

通过这几天的走访调查,我们发现这个村的贫困原因主要在于地理环境不便,离县城较远,道路条件相对较差,并且家庭负担重,子女多,存在读不起书的情况。除此之外,最严重的是这里的人们多数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老人们多有伤残,而且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导致家里留守儿童较多。并且大部分人对国家政策不了解,享受过或者正在享受国家优惠政策,但是自己却不知道。对此,老师和同学们根据所了解的情况,结合所学,向村民提出了一些建议。



通过此次三下乡,我们受益匪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悟:


三下乡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里的村民非常淳朴,而且大多数村民都非常乐观。其中有一户人家让我印象深刻,他说“即使家里没有钱,但是只要孩子想读书,砸锅卖铁我都会让他上学,因为这就是父母的责任”。每一个身份,每一种角色,需要的承担的责任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当代大学生也要成长为肩负起自己责任的人。

——李小念


作为一名大学生,有很多丰富的知识需要我去学习体会,而这次的“三下乡”之旅,让我真正从实践中学习到知识。我出身农村,进入到不同城市的农村,体会不同地方的农村文化。我们三下乡地点是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大营镇金龙村,在去那儿的道路上,我看到了当地基本都是山,农田很少。在调查期间我发现当地的水资源缺乏,年轻人基本外出务工,外出务工占当地的农民经济收入很大比例。

——李正飞


我们这些大学生,仅有书本知识,到基层锻炼的机会屈指可数。因为基层可以锻炼人,能将人的优秀品质充分展现,所以能参加这次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深感荣幸。通过这次活动我认识到:基层需要大学生,大学生也需要到基层去。基层的锻炼,可以不断地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从而使我们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李红相



关闭当前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