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引领青年学子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我校积极响应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于2025年暑期精心组织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中,理工青年走出校园、扎根乡土,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践动能——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助农增收,走进社区街巷传递温暖,蹲点企业车间调研创新,在乡村振兴的一线课堂中淬炼本领,在基层治理的实践熔炉里增长才干,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以实干书写青春答卷,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为全景展现此次实践的丰硕成果,校团委特别策划推出“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系列报道。我们将通过鲜活的故事、生动的影像、真诚的感悟,用镜头定格实践中的暖心场景,以文字记录青年们的成长蜕变,立体呈现理工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勇扛时代使命的青春风采。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5年7月27日至8月2日,贵州理工学院“苗疆走廊交往交流交融调研团队”赴开阳县禾丰乡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布依族马头寨,开展传统村落专项调研活动。团队通过非遗寻访和数字化记录,研究汉布建筑文化的融合历史,探索古村活化利用路径,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调研团队抵达马头寨后,首先拜访了村支书宋化玖,了解关于村落发展振兴的基本情况,随后走访了18户村民,访谈了20多位长者与传承人,梳理了马头寨700年的历史脉络。随后的三天时间,团队通过影像记录、口述采集和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完成了10余处古建数字化存档,重点考察了明清建筑群、水系布局以及非遗技艺,为后期编制村庄保护发展规划和改造方案提供依据,助力乡村振兴。
随后,队员们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古驿道,探寻水东土司文化的历史基因,这些元明时期的驿道曾是底窝总管府治理水东的交通命脉,既是商旅通道,也是控制“十二马头”的行政网络。在水东土司文化陈列馆,团队通过土司印信、赋税账册、商号遗物等文物,系统了解了古驿道作为行政、经济、军事复合体的功能,以及“十二马头”治理体系的运作细节。通过整体考察,团队揭示了水东土司文化将权力掌控、财富积累、军事防御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的内在机制。此次深度考察,使队员们实现了从感性触摸到理性认知的升华,对这份厚重文化遗产充满了敬畏。
最后,队员们向57岁的贵州非遗传承人宋灿忠学习布依族剪纸技艺。灯光下,宋师傅灵巧的双手剪刻着红纸花灯,窗格间透过的光影为这场传承镀上金边。宋师傅说:“我们布依族的剪纸叫‘雕花’,讲究刀工柔韧。其中,水波纹代表乌江,圆点是祖先祝福,汉族的蝙蝠图案在我们这儿变成了‘鱼跃龙门’的吉祥纹样!我们在传承剪纸艺术的同时,也在积极打造文创产品,这些作品已成为我们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之一”。
此次马头寨之行,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民族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活水源头”,青年学子既要当好传统村落的守护者,更要成为创新发展的践行者。队员们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持续扎根田野,深度挖掘乡村传统智慧,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需求融合路径,推动古村文化的活态传承,为乡村振兴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注入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