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INSTITUTIONAL SETTING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社会实践 > 正文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 贵州理工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系列报道(三十九)

2025年08月07日 17:20  点击:[]

编者按:

为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引领青年学子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我校积极响应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于2025年暑期精心组织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中,理工青年走出校园、扎根乡土,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践动能——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助农增收,走进社区街巷传递温暖,蹲点企业车间调研创新,在乡村振兴的一线课堂中淬炼本领,在基层治理的实践熔炉里增长才干,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以实干书写青春答卷,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为全景展现此次实践的丰硕成果,校团委特别策划推出“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系列报道。我们将通过鲜活的故事、生动的影像、真诚的感悟,用镜头定格实践中的暖心场景,以文字记录青年们的成长蜕变,立体呈现理工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勇扛时代使命的青春风采。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关爱农村儿童,并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贵州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爱伴成长,同心护童”实践团于2025年7月20日至24日赴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开展以“爱伴成长,同心护童”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设有“初识暖相遇,安全伴我行”“运动逐趣,科学伴行”“指尖创趣,童梦绽放”三大模块,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为留守儿童带去知识和温暖。

7月21日,实践团队抵达同康社区。团队成员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与儿童及其监护人交流,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及家庭监护状况。这一举措帮助实践团队了解当地儿童群体的现状,为后续活动的开展提供依据,切实贯彻了“以儿童为本、按需施策”的理念。

7月22日,“初识暖相遇,安全伴我行”模块正式启动。团队成员首先通过自我介绍和趣味互动游戏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随后围绕安全防护主题展开教学,内容涵盖防溺水、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及儿童性教育知识,团队成员摒弃传统说教模式,采用情景剧演绎、知识竞答等互动形式,并设计场景、分饰角色,引导孩子们识别危险信号、学习正确的求助方式和避险方法。这种生动的教学方式极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使安全知识真正入脑入心,有效提升了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7月23日,“运动逐趣,科学伴行”模块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活力。该模块包含妙趣横生的科学实验和活力四射的体育游戏。科学课上,“紫甘蓝变色”“生气的小河豚”等实验让孩子感受到化学、物理的奇妙现象;体育游戏中,“传递乒乓球”“卖白菜”等游戏让孩子在协作中锻炼体能,收获友谊与自信,展现出他们的蓬勃朝气。

7月24日,“指尖创趣,童梦绽放”模块展开。孩子们在团队成员的指导下用扭扭棒制作“满天星”,将其变成“永不凋零的星辰”。除此之外,实践团队还介绍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顺地戏,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力,亲手制作独特面具,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因前期安全教育情景演绎受欢迎,孩子们主动提议与团队成员共同策划“反对校园霸凌”“防溺水自救互救”主题的情景剧,他们积极参与到剧本构思和角色扮演之中,将安全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活动尾声,大家同唱《左手右手》,歌声传递着深厚情谊。

此次关岭之行虽短却意义深远。实践团队通过三大特色模块,以创新形式为孩子们送去知识与欢乐,有效提升了他们的安全自护能力、科学素养和文化自信,更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潜能,让他们从参与者变为创造者。大学生在服务中锤炼意志,增强社会责任感,深刻体悟乡村振兴中教育关怀的重要性。


关闭当前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