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引领青年学子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我校积极响应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于2025年暑期精心组织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中,理工青年走出校园、扎根乡土,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践动能——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助农增收,走进社区街巷传递温暖,蹲点企业车间调研创新,在乡村振兴的一线课堂中淬炼本领,在基层治理的实践熔炉里增长才干,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以实干书写青春答卷,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为全景展现此次实践的丰硕成果,校团委特别策划推出“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系列报道。我们将通过鲜活的故事、生动的影像、真诚的感悟,用镜头定格实践中的暖心场景,以文字记录青年们的成长蜕变,立体呈现理工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勇扛时代使命的青春风采。
为深入贯彻实践育人理念,推动未成年人教育发展,增强其安全意识,2025年7月18日至7月24日,贵州理工学院理学院“山岗回响队”在黄磊老师的带领下,前往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高原明珠花园小区,开展以“未成年人教育帮扶”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聚焦未成年人的成长需求,通过学业支持、兴趣培养等多样化服务,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激发兴趣爱好。同时,团队还开展了安全教育活动,以此强化未成年人的防护意识,助力他们全面发展。
7月18日至20日,团队前往社区活动中心深入了解社区未成年人的现状,并在黄磊老师的主持下讨论实施方案的细节,以确保后续环节的顺利开展。针对当地未成年人课后辅导资源匮乏的现状,团队组织开展了课堂辅导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一对一的学科答疑服务。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积极提出暑期作业中的难题,团队成员针对性地进行了解答,并帮助他们构建了知识体系。本次活动不仅帮助未成年人掌握了学习方法,巩固了课堂知识,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为学业成绩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7月21日至22日,团队面向未成年人开展了以“激发创造力,培养动手能力”为主题的手工扇面绘制活动。活动期间,团队成员先向孩子们分发空白扇面,随后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了扇面艺术的历史渊源与创作要领,并指导他们完成扇面设计与绘制。活动中,孩子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通过亲手操作,他们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和艺术之美。最后,团队成员对孩子们的创作作品进行了展示。此次活动,既丰富了未成年人的课余生活,又提升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7月23日,团队结合未成年人的认知特点,创新设计并开展了“击鼓传花”科普知识竞答活动。活动中,团队成员程诗雨以击掌声为信号组织孩子们传递花。当击掌声停止时,持花的人需回答科普知识问题。面对提问,孩子们既表现出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也适时向在场的家长或教师寻求帮助,现场互动氛围活跃。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向参与竞答的孩子发放了文具等纪念品。该活动将科普与游戏相结合,让知识在欢乐互动中传递,实现了趣味性与教育性深度融合 。
7月24日,团队聚焦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针对夏季溺水事故频发的情况,开展了防溺水宣传活动。活动中,团队成员王福海结合真实案例,通过情景模拟、动作示范等方式,讲解溺水危害与自救技能,如正确呼救、利用漂浮物脱险等,提升了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为暑期安全筑起坚实防线。在此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溺水自救的方法,并懂得了远离危险水域的重要性。
在此次社会实践中,队员们深刻领悟到,对未成年人的陪伴与引导,其核心价值并非仅在于完成预设的“课程”或“活动”,而更在于珍视他们的独特想法。这种“以孩子为中心”的深切共情与具体行动,比任何标准化的付出都更具温情,也能更切实地融入他们的成长过程。在这份守护里,藏着比任何“成果”更珍贵的礼物: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被理解的目光中,长成真实的自己。这或许就是社会实践最深刻的启示——真正的教育,是让灵魂唤醒灵魂,让独特呼应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