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引领青年学子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我校积极响应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于2025年暑期精心组织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中,理工青年走出校园、扎根乡土,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践动能——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助农增收,走进社区街巷传递温暖,蹲点企业车间调研创新,在乡村振兴的一线课堂中淬炼本领,在基层治理的实践熔炉里增长才干,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以实干书写青春答卷,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为全景展现此次实践的丰硕成果,校团委特别策划推出“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系列报道。我们将通过鲜活的故事、生动的影像、真诚的感悟,用镜头定格实践中的暖心场景,以文字记录青年们的成长蜕变,立体呈现理工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勇扛时代使命的青春风采。
2025年7月19日至24日,贵州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联合食品药品制造工程学院组建的“青宿星火”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在覃引老师带领下奔赴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桴㯊镇。实践团紧扣“村宿发展与文旅融合”主题,通过实地走访村宿经营场所、开展专题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调研业态现状,同时借助发放防灾减灾宣传册、组织安全知识宣讲等形式为乡村景区提供切实有效的安全服务。此外,实践团还探访正安吉他文化馆,了解当地吉他业发展,以青春实践探寻“村宿+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
7月19日,实践团抵达正安后恰逢第二届桴㯊镇避暑节开幕式。团队借此机会,围绕“乡村饮食体验对文旅吸引力的影响”“游客对村宿配套服务的期待”等问题开展调研,切身感受到了文化活动对激活乡村文旅氛围的显著作用。
7月20日,队员们走访周边村落,从与民宿经营者攀谈业态困境,到田间地头向农户询问产业现状,再到面向游客发放调查问卷。这些满载民生意愿的反馈,为后续调研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7月21日,实践团来到桴㯊镇政府办公楼,与镇政协副主席罗运勇、政协原主席姚茗午以及抖音博主小陈书记,围绕“乡村振兴中村宿与文旅协同发力”议题展开研讨。实践团结合前期调研,指出民宿同质化、农产品销路窄等问题,镇政府相关领导分享“非遗主题民宿”试点经验,提出差异化发展思路,小陈书记则建议利用短视频平台创新带货模式。双方还针对群众参与村宿改造积极性不足的问题,探讨出“党员带头+专家培训+收益分红”的解决方案,并达成开展村民培训、打造非遗研学民宿的合作意向,为乡村文旅产业升级注入新活力。
实践团始终将安全保障视为文旅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因此将实践活动范围延伸至旅游安全领域,于7月22日在九道水景区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讲。队员们沿栈道向游客普及地质灾害避险、夏季防汛等知识,发放图文手册详解“旅游途中突发险情的自救方法”。这场活动不仅为景区构建了安全防线,更促使团队对“村宿 + 文旅”生态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唯有筑牢安全这一底色,才能让游客毫无顾虑地尽情体验乡村之美,推动村宿与文旅项目实现长远稳健发展。
7月23日,实践团探访正安特色吉他产业及博物馆,希望将正安吉他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经过调查,实践团认为村宿文旅融合并非简单“住宿+观光”,而是要挖掘本地特色产业,打造“可体验、可参与、可消费”的场景,让游客在住宿中感受产业文化,实现“一村一特色”的差异化发展。
此次社会实践,“青宿星火”实践团以乡村为课堂、以实践为教材,深入调研桴㯊镇在民宿产业发展、文旅融合及安全宣传等方面面临的现实挑战。未来,团队将持续关注乡村民宿建设,为贵州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让青年力量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