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INSTITUTIONAL SETTING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社会实践 > 正文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 贵州理工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系列报道(二十一)

2025年08月01日 15:22  点击:[]

编者按:

为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引领青年学子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我校积极响应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于2025年暑期精心组织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中,理工青年走出校园、扎根乡土,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践动能——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助农增收,走进社区街巷传递温暖,蹲点企业车间调研创新,在乡村振兴的一线课堂中淬炼本领,在基层治理的实践熔炉里增长才干,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以实干书写青春答卷,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为全景展现此次实践的丰硕成果,校团委特别策划推出“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系列报道。我们将通过鲜活的故事、生动的影像、真诚的感悟,用镜头定格实践中的暖心场景,以文字记录青年们的成长蜕变,立体呈现理工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勇扛时代使命的青春风采。

2025年7月17日至23日,贵州理工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梦想编织队”在杨秀艳老师的指导下,依托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平台,深入云岩区各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了以“红色文化学习教育”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7月17日的动员大会上,杨老师深情寄语:希望全体成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重要指示,以实地实践体悟信仰的力量,以青春担当续写民族复兴的时代篇章。

7月18日,团队走访贵阳市云岩区民生路“八路军贵阳办事处旧址”。队员们参观了旧址展厅,了解八路军在贵阳的革命活动与历史贡献。在此期间,团队还对游客进行了访谈,收集他们对旧址保护及红色文化传播的建议。参观接近尾声时,长安大学“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实践团抵达旧址,两校师生随即围绕旧址的历史价值及红色文化传播方式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进一步深化了队员们对红色文化的认识。


7月19日,团队前往林青就义处学习。在采访冷少农后辈冷启中后,团队深入了解到林青与冷少农两位烈士的革命事迹。借助实地探访与口述史采集,青年学子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信仰对话。

7月20日,团队来到了贵阳抗日战争纪念碑。怀着敬畏、感恩之心,进行了参观、志愿打扫与缅怀活动。手触石碑那一刻,队员们深切体会到,烈士纪念碑并非历史的终点,而是激励后人接续奋斗的接力棒。


7月21日,团队前往黔灵山探访麒麟洞。队员们深入洞内,仔细观察历史遗迹与标识,结合洞内遗存与图文史料,深入了解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被幽禁时的历史细节及生活状况。参观结束后,队员们对两位将军在艰苦环境中所展现的坚韧与担当深感钦佩。

7月22日,团队前往贵州省图书馆,依托“国家数字图书馆”开展资料查询活动。队员们在图书馆内查找了大量关于长征和贵州红色历史的纸质档案,同时利用数字资源平台,调阅了高清的数字文献和历史影像资料。

7月23日,团队展开线上总结会议。此次实践聚焦红色文化学习教育,采用实地踏访、资料查询、访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队员们不仅深入挖掘了云岩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还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青年中得到传承与弘扬。

通过此次红色文化溯源实践,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望,也是一场跨越时空的信仰对话,更是新时代青年奋斗的动力源泉。未来,“梦想编织队”将接力传承,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关闭当前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