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引领青年学子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我校积极响应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于2025年暑期精心组织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中,理工青年走出校园、扎根乡土,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践动能——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助农增收,走进社区街巷传递温暖,蹲点企业车间调研创新,在乡村振兴的一线课堂中淬炼本领,在基层治理的实践熔炉里增长才干,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以实干书写青春答卷,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为全景展现此次实践的丰硕成果,校团委特别策划推出“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系列报道。我们将通过鲜活的故事、生动的影像、真诚的感悟,用镜头定格实践中的暖心场景,以文字记录青年们的成长蜕变,立体呈现理工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勇扛时代使命的青春风采。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2025年7月22日至26日,贵州理工学院“红枢遵义,薪火践行”三下乡实践团队在张小千、蒋昀瑶老师的带领下前往贵州省遵义市,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团队首站抵达遵义会议会址,在遵义会议会址内,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观看历史影像,沉浸式回溯这一伟大历史转折事件。与此同时,队员们共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遵义会议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等方面,留下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深刻领悟后,队员们对坚持独立自主、践行群众路线、秉持实事求是的干事作风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随后,团队探访红军总政治部旧址。这里曾是革命火种的播撒地,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向红军干部传达遵义会议精神,部署以遵义为中心的根据地建设工作。队员们透过泛黄的文献、斑驳的实物与复原的历史场景,系统了解革命时期宣传与组织工作的艰辛历程,真切感受到先辈们跨越时空的坚定信仰与澎湃奋斗热忱。当日午后,红军山烈士陵园内雨丝纷飞。队员们冒雨伫立纪念碑前,在肃穆氛围中重温入团誓词,铿锵誓言穿透雨幕,让信仰在风雨洗礼中更显纯粹。大家在默哀中深切体悟:今日的安宁祥和,正是无数先烈用热血与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
在素有“一夫当关”之称的娄山关,队员们踏上红军战斗遗址的陡峭山路。脚下的碎石与身旁的峭壁,生动诠释着“雄关漫道真如铁”的艰辛;迎风而立的瞬间,更深刻感悟到“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精神内核。
在毛主席故居,简朴的陈设、斑驳的器物,无声诉说着革命先辈在艰苦环境中坚守信仰的峥嵘岁月,让队员们对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有了具象化认知,更坚定了在日常生活中传承与践行红色精神的信念。
此外,团队开展多维度实地调研,与当地居民、游客及高校学子深入交流。从老人口中代代相传的红色故事,到年轻人用新媒体传播红色文化的创新实践,一个个鲜活案例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遵义人民对红色精神的代代传承与生动践行。
此次“三下乡”活动,既让青年学子在历史现场筑牢信仰根基,更在精神传承中凝聚奋进力量。当青春脉搏与时代使命同频共振,新时代青年必将在长征精神的指引下,以坚定信仰照亮前行之路,用担当实干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