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INSTITUTIONAL SETTING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社会实践 > 正文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贵州理工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系列报道(十六)

2025年07月30日 16:17  点击:[]

编者按:

为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引领青年学子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我校积极响应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于2025年暑期精心组织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中,理工青年走出校园、扎根乡土,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践动能——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助农增收,走进社区街巷传递温暖,蹲点企业车间调研创新,在乡村振兴的一线课堂中淬炼本领,在基层治理的实践熔炉里增长才干,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以实干书写青春答卷,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为全景展现此次实践的丰硕成果,校团委特别策划推出“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系列报道。我们将通过鲜活的故事、生动的影像、真诚的感悟,用镜头定格实践中的暖心场景,以文字记录青年们的成长蜕变,立体呈现理工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勇扛时代使命的青春风采。

2025年7月17日至7月23日,由贵州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师刘振男、尹晓爱和学生组成的“三下乡”实践团队,在松柏山水库管理处以及周边村委会的有力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基层治理实践,以实际行动为水域安全筑起青春防线,彰显智慧与担当。

7月17日,松柏山水库管理处、村干部和实践团在松柏村共同举办了“防洪防汛防溺水知识宣讲会”,50余名村民积极参与其中。宣讲会上,实践团队成员详细讲解了“智慧施救”的关键步骤,并通过案例分析揭示了“野泳”风险及汛期水库周边的安全隐患,有效纠正了村民“汛期可以靠近溢洪道”等认知误区。互动环节围绕“孩童玩水监护”这一主题,组织儿童参与知识竞答,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

7月18日,实践团观摩了党武街道办事处在葵花山渡口举行的防溺水应急演练。演练包括巡查员报警、冲锋舟迅速驶向事发水域、救援队员入水施救并快速转运“溺水者”的全过程。随后,实践团前往葵花山村村委会开展知识巩固活动,帮助当地群众加深对防溺水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7月19日,实践团参与水库管理处、党武街道办事处联合开展的“守护水域安全”巡库专项行动。亲眼见证工作人员迅速制止危险行为,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水利工程不仅是经济效益的基石,更是守护生命的坚固防线,而管理处人员的执着坚守更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崇高理念的生动诠释。

7月21日,团队与管理处人员围绕水库生态治理与现代化管理展开了深度研讨,总结了运维经验、提炼了技术要点。此外,水库专家结合行业前沿动态,为成员职业规划指明方向,鼓励青年深耕水利水电领域,在跨学科知识交汇中夯实学术基础。

7月22日,团队与水库管理处人员陈勇结束访谈后,前往达夯村开展调研。调研中,灌溉科科长王争飞亲自操控无人机,对灌溉水渠的布局进行了细致解析,并详细阐述了渡槽的构造与功能,随后,团队探访了野鹿井,追溯野鹿井的人文典故,深切感受到了水利工程所蕴含的历史韵味与文化底蕴。


7月23日,实践团学子参与松柏山水库管理处与党武街道办事处联合举办的防溺水宣传。十余名工作人员与学子冒雨搬物资、排隐患。雨歇,学子分三路行动:设点用方言宣讲,发放绿围裙以及漫画手册,联动网格员访商铺融知识于集市。提醒群众牢记“防溺六不准”。


此次系列实践活动,为贵州理工学院水利学子提供了“走进工程、了解基层”的宝贵机会,充分展现了高校在服务乡村振兴、推动基层安全治理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实践活动,学子们深刻体验到了专业认同与使命担当,纷纷表示将钻研水利专业,立志成为优秀的水利工程师,用精湛的技术为守护水域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闭当前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