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引领青年学子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我校积极响应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于2025年暑期精心组织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中,理工青年走出校园、扎根乡土,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践动能——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助农增收,走进社区街巷传递温暖,蹲点企业车间调研创新,在乡村振兴的一线课堂中淬炼本领,在基层治理的实践熔炉里增长才干,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以实干书写青春答卷,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为全景展现此次实践的丰硕成果,校团委特别策划推出“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系列报道。我们将通过鲜活的故事、生动的影像、真诚的感悟,用镜头定格实践中的暖心场景,以文字记录青年们的成长蜕变,立体呈现理工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勇扛时代使命的青春风采。
为深刻感悟航空报国情怀,弘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2025年7月18日至26日,贵州理工学院航空航天工程学院逐梦蓝天小分队赴黎阳航空小镇开展了内容丰富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伊始,实践队来到黎阳航空展览馆。三线建设亲历者许照泰爷爷为队员们讲解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重点讲述了黎阳公司从三线建设时期起步的奋斗历史。通过许照泰爷爷的讲解,结合展馆内的史料和展品,队员们深刻体悟到老一辈三线建设者们在艰苦环境中自力更生、献身国防的崇高精神。
为更直观地感受历史,实践队走进保留至今的三线建设时期生产车间“菜花洞”。斑驳的墙壁、老旧的设备无声地诉说着那段用青春、热血和汗水铸就的光辉历程。置身于当年的工作环境,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体验了建设者们不畏艰难、埋头苦干的奋斗场景,对三线精神的内涵有了更为具象和深刻的理解。
实践期间,队员们还走进黎阳航空发动机公司周边社区,采访了多位三线建设亲历者。采访中,老人们回忆了当年响应国家号召、背井离乡投身三线建设的经历,讲述了克服困难、献身航空事业的感人故事。这些亲身经历让队员们深受震撼,也更直观地体会到三线精神所包含的忠诚、奉献与担当。
在追寻历史足迹的同时,实践队也积极开展服务活动。活动期间,队员们参与当地组织的无人机研学活动,承担志愿服务工作。他们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地区)的中小学生讲解无人机原理、指导飞行操作,通过科普活动激发青少年对航空航天的兴趣。这一行动,也是对三线精神中团结协作、奉献社会内涵的具体体现。
此次实践活动,逐梦蓝天小分队通过参观展览馆和老车间、听亲历者讲述、做参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让队员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和航空报国精神教育。队员们不仅深入了解了航空工业和三线建设的历史,也被建设者的精神品质所感染。队员们表示,作为新时代的航空航天学子,他们会铭记历史、传承三线精神,将其转化为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矢志报国的强大动力,为祖国航空航天事业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