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灾防治,任重道远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社会实践公共场所地质灾害排查调查队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是非常有必要并且有意义的,课堂上的满腹经纶只有到实际当中去才能够创造出其价值,才能够更直观地体现出自身的不足之处。
2014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2.4亿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失踪1818人,紧急转移安置601.7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2489.1万公顷,其中绝收面积达309万公顷,倒塌房屋45万间,不同程度损坏254.2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3373.8亿元。这是一组源自于民政部网站的数据。我们所学是为了防灾、减灾、治灾,但每次看及这些数据总会觉得任重道远。
2015年8月4日至8月6日,贵州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公共场所地质灾害排查调查队”在贵阳市开展了以“从理论课堂走向社会实践,从社会实践指导课堂学习”为主题,为期三天的暑期社会实践。

8月4日,我们为了更好地利用有限资源,将人员分为三组,分别熟悉了贵阳市社保大楼地灾治理建设情况、贵阳市西二环山体滑坡治理情况、常见地灾的防治手段等。4日晚,三组成员分别就以上情况作了交流和讨论。
8月5日早上9:30,调查队成员抵达第一目的地——贵阳市社保大楼地灾治理建设工地。进入工地前,队长对队员们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注意自身的安全;二、注意身边人的安全。随后调查队在工地负责人和领队老师的带领下进入工地,并由工地负责人介绍了地质灾害预防工程的设计、施工概况。概况中的支护手段、原理以及注意事项无不验证了课堂所学。在介绍的过程中,大家偶有奇想,争相发问,虽然因为见识的限制,我们所思不一定正确,但至少给我们打开了一扇关于地灾防治的大门。

8月5日下午13:00从贵阳市阳关村步行至第二目的地——贵阳市观山湖区西二环山体滑坡治理现场。2015年8月20日凌晨3:40,贵阳市西二环公路边一座小山突发滑坡,20万方滑坡坡土石方瞬间冲击到公路上,西二环交通受阻。滑坡发生的原因为今年5月20日发生特大暴雨,造成滑坡垮塌,所幸无重大伤亡。我们抵达现场后,工地施工技术负责人跟我们概述了该滑坡的治理施工情况。通过介绍我们了解到原山体地质情况很差,山体中存在溶洞、软弱夹层(滑动带),原来的支护措施未能抵抗特大暴雨是造成此次灾害发生的原因。这次地质灾害防治费用估算约3000万元。负责人年龄与我们相符,在介绍之余,也鼓励我们在校要学好理论知识和技能,服务社会。

8月6日,调查队进入后期材料编写阶段,就个人心得总结进行手写成稿。从实践点中我们真正体会到了我们所学的相关地质科学知识在工程建设中意义,了解了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的原理、地质灾害防治设计、施工中的基本的方法和措施,为我们进一步更好的学习地质灾害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很有意义,它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了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也暴露出了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们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勤奋,同时,这次的活动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地灾防治的大门,认识到学有所用,认识到肩上的任务有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