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贵州理工学院资源学院驻扎在修文县小山坝铝土矿区进行毕业实习小组利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有了惊人的发现。
3月20日早晨,实习小组一行七点半吃完早餐,计划前往目的地乌龙寺矿区进行铝土矿矿层追索。8点半左右,我们来到矿区,在矿区剖面进行工作,追索铝土矿含矿层,我们追索了十多分钟。突然,在二叠系“梁山组”炭质页岩里面有了惊人的发现。在这一岩层里面,大家看到了我们从未在现实社会中见到的黄铁矿结核体,有结核状的,直径2~10cm;板状的以及条带状的黄铁矿,大家都激动不已,立即拍照发给指导老师程国繁确认,经过老师多年的野外经验判断分析,这是极为罕见的黄铁矿结晶集合体。由矿区剖面分析,二叠系“梁山组”黄铁矿结核岩层的底板为石炭系九架炉组浅灰白色铝土质泥岩,顶板为是褐色厚层块状砂岩,砂岩层里面也有黄铁矿的发现,多呈现为板状和条带状,但是没有炭质页岩里面的黄铁矿结核体发育。
大家利用通讯现场听老师教学,更直观的了解黄铁矿结核的形成环境,这些多为原生黄铁矿,原生黄铁矿形成在成煤初期。这一时期,泥炭沼泽中堆积了大量的生物残体,其中有一部分的植物茎及生活在水体中的菌藻类生物遗体被黄铁矿化,使其免受后来成煤(岩)作用的破坏而保存下来,这里的原生黄铁矿结晶结合体晶形完整,呈球状,像鸡蛋一样成串分布,在地质工作中实属少见的地质现象,这一发现对成石炭纪成煤环境和铝土矿的成矿环境都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