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1-10 17:45 编辑:程玛莉 点击:
l 个人基本信息
杨明星,男,(1986.7- ),教授,工学博士,贵州金沙人,毕业于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水文地质学)专业,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博士后,教育部喀斯特地区碳中和工程研究中心主要成员,国家级教师团队“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主要成员。
研究方向主要有: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地下水灾害调查与治理、地下水污染调查与治理、岩溶地质灾害调查与治理、碳达峰碳中和应用技术研究、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等。
主讲课程包括:《水文地质学》、《岩溶学概论》、《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环境保护实践》、《地质CAD》。
l 教育经历
2014.8-2016.8,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
2011.9-2014.6,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
2008.9-2011.6,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2004.9-2008.6,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
l 主持或参与项目
主持的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贵州省政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基金项目子课题专题1项,贵州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1项,博士后基金1项,贵州省教育厅教改项目1项,贵州理工学院校级教改项目1项,区域污染环境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沈阳大学)开放基金1项,油气地球化学与环境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开放基金1项,贵州省水利科技经费项目1项;
参与的科研项目有: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贵州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1项,2022年度中共贵州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重点调研课题1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1项。
主持和参与的横向项目包括:1、修文县龙场、西冲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源补给区划分及污染现状调查评价;2、钟山区老鹰山镇杉木林铅锌矿(扩能)环境影响评价区水文地质补充调查;3、第三次土壤普查剖面样调查采样项目;4、贵州省三叠纪重要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与利用;5、贵州省(2024年度)水库基础信息核查辅助服务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贵州喀斯特科学研究中心资助项目:喀斯特筑坝河流水安全与调控对策,项目批准号:U1612441,第六课题子课题,主持项目研究;
2.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变化环境下河流-水库系统内源碳汇变异特征研究-以红枫湖为例,项目批准号:黔科合基础-ZK [2022]一般 186,主持项目研究;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生物标志物的不同土地利用影响下岩溶地表水体内源有机碳形成研究,项目批准号:41602275,主持项目研究;
4. 贵州省学术新苗培养项目:基于传统地球化学和生物标志物的后寨河流域有机碳溯源研究,项目批准号:黔科合平台人才-(2017)5789-17,主持项目研究;
5. 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生物标志物法对岩溶流域有机碳高时间分辨率的溯源研究”,项目批准号:2015M582577,主持项目研究;
6. 油气地球化学与环境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市厅级,HKLPGE-202303,基于生物标志物的岩溶区地下水有机污染物来源及运移途径识别研究,2023-11至2025-12。在研,主持项目研究;
7. 贵阳市生态环境局修文分局,市级,2023-ZFCG-1019104,修文县龙场、西冲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源补给区划分及污染现状调查评价,主持项目研究;
8. 区域污染环境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沈阳大学),市厅级,KF-22-02,喀斯特-河流水库系统水生光合固碳稳定性及其影响因子研究,主持项目研究;
9. 贵州省省级教改项目:“双碳”及喀斯特特异性背景下的《水文地质学》课程建设与实践,主持项目研究;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H2O-CaCO3-CO2-水生光合生物相互作用的碳酸盐岩风化碳汇研究,项目批准号:41430753,参与项目研究;
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喀斯特河-库生物碳泵效应的除磷机制及对富营养化的缓解,项目批准号:41977298,参与项目研究;
12.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喀斯特作用碳汇对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项目批准号:XDB40020501,参与项目研究;
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H2O-CaCO3-CO2-水生光合生物相互作用的碳酸盐岩风化碳汇研究,项目批准号:41430753,参与项目研究;
14. 2022年度中共贵州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重点调研课题:贵州喀斯特地区岩溶碳汇试点示范研究,项目批准号:GZGGKT2022-119,参与项目研究;
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下水位波动带内BTEX在天然和空气扰动修复下的分异演变机理,项目批准号:41272255,参与项目研究;
16. 国家科技部“863”计划课题:浅层地下水石油类污染原位修复技术,项目批准号:2007AA06Z343,参与项目研究;
17. 贵州省自然资源厅项目:贵州省三叠纪重要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与利用,参与项目研究;
18. 贵州省水利科技经费项目: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水体生态水位保障及水生态治理恢复技术研究,编号:KT202413,参与项目研究;
l 学术及社会兼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贵州省生态环境厅评审专家;贵州省能源局科技行业专家库专家;毕节市七星关区自然资源领域专家库专家;《Carbon Research》青年编委;《中国地质调查》青年编委;《Water Research》、《Journal of Hydrology》、《Water》等学术期刊论文评审专家。
l 发表论文(部分)
在国内学术期刊外发表论文40余篇。
[1] Yang, M.; Yang, Y.; Yang, X.; Song, X.; Du, X.; Lu, Y. Molecular Fingerprinting of the Biodegradation of Petroleum Organic Pollutants in Groundwater and under Site-Specific Environmental Impacts. Water 2024, 16, 1773. https://doi.org/10.3390/w16131773
[2] Yang, M.; Wang, B.; Xia, Y.; Qiu, Y.; Li, C.; Cao, Z. Changing Soil Water Content: Main Trigger of the Multi-Phase Mobiliz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Petroleum Pollution Components—Insights from the Batch Experiments. Water 2024, 16, 1775. https://doi.org/10.3390/w16131775.
[3] Yang, M.; Liu, Z.; Sun, H.; Zhao, M.; He, H. Lipid Biomarker Investigation of the Delivery and Preservation of Autochthonous Organic Carbon in the Pearl River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Carbon Sink: Evidence from the Water and Surface Sediment.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2, 19, 15392.
[4] Yang, W.; Min, Z.; Yang, M.*; Yan, J. Explor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Carbon Neutralization in the Field of Natural Resourc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n Overview.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2, 19, 14109.
[5] Cao, Z.; Yang, M.; Tan, T.; Song, X. Vertical Transportation Diversity of Petroleum Pollutants under Groundwater Fluctuations and the Instructions for Remediation Strategy. Sustainability 2023, 15, 6514. https://doi.org/10.3390/su15086514
[6] Zhang, M.; Yang, W.; Yang, M.; Yan, J. Guizhou Karst Carbon Sink and Sustainability—An Overview. Sustainability 2022, 14, 11518.
[7] Yan, J.; Yang, W.; Min, Z.; Yang, M. Innovation Strategy for Green Development and Carbon Neutralization in Guizhou—An Overview. Sustainability 2022, 14, 14377.
[8] Zhang, M.; Qiu, Y.; Li, C.; Cui, T.; Yang, M.; Yan, J.; Yang, W. A Habitable Earth and Carbon Neutrality: Mission and Challenges Facing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in China—An Overview.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3, 20, 1045.
[9] Mingxing Yang, Zaihua Liu*, Hailong Sun, Rui Yang, Bo Chen. Organic carbon source tracing and DIC fertilization effect in the Pearl River: insights from lipid biomarker and geochemical analysis[J]. Applied Geochemistry, 2016, 73: 132-141.
[10] Yang M, Yang Y S, Du X, et al. Fate and Transport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s in Vadose Zone: Compound-specific Natural Attenuation[J]. Water, Air, & Soil Pollution, 2013, 224(3): 1-14.
[11] W Fan, Y. Yang, X. Du, Y. Lu, M. Yang. Finger-printing biodegradation of petroleum contamination in shallow groundwater and soil system using hydro-bio-geochemical markers and modelling support[J]. Water, Air, & Soil Pollution, 2011, 220(1-4): 253-263.
[12] W. Fan, Y. S. Yang, Y. Lu, M. X. Yang. Hydro-geochemical markers for identification of petroleum biodegradation in shallow groundwater. Energy Procedia[J], 2011, 11:4156-4161
[13] Xia Y B, Yang Y S, Du X Q, Yang M X. Dynamics of Photodecomposition Biodegradation and Volatilization Behaviors of Petroleum on Soil Surface[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 181: 480-484
[14] 曹振东,谭廷静,杨明星,等.基于Visual MODFLOW地下水数值模拟的水源地保护研究[J].中国地质调查,2023,10(05):91-98.
[15] 杨明星, 杨悦锁, 杜新强, 等. 石油污染地下水有机污染组分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效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6): 1025-1032.
[16] 杨明星, 冶雪艳, 杨悦锁, 等. 石油有机组分在包气带水土中残留和迁移差异[J]. 化工学报, 2013, 64(11): 4231-4239.
[17] 杨明星, 杨悦锁, 曹玉清, 等. 包气带土壤对石油烃的截留作用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1, 3(3): 52-57.
[18] Alkali Mohammed, 杨悦锁, 杜新强, 杨明星, Abdullahi Musa, 等. 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危害: 雌激素及其硫酸盐在土壤中的吸附规律[J]. 吉林大学学报: 地球科学版, 2013 (002): 573-581
[19] 夏雨波, 杨悦锁, 杜新强, 杨明星. 石油污染场地浅层地下水 MNA 原位修复潜能及微生物降解效益评估[J]. 吉林大学学报: 地球科学版, 2011, 41(3): 831-839
[20] 范伟, 杨悦锁, 陈力, 曹玉清, 杨明星. 地下水污染曝气修复技术进展[J]. 水资源保护, 2010, 26(006): 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