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首页
  • 本站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简介
    • 部门领导
    • 机构组织
    • 部门职责
  • 新闻·动态
    • 新闻在线
    • 工作动态
  • 学生组织
    • 大学生创新创业联合会社团简介
    • 大学生创新创业联合会机构设置
    • 大学生创新创业联合会通知公告
    • 3D打印创新训练室简介
  • 卓越工程师学院
    • 学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通知公告
  • 成果·竞赛
    • 成果展示
    • 竞赛资讯
  • 服务导航
  • 宣传视频
本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 正文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知应会”学习系列(二)

2024年12月27日 11:31  点击:[]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知应会”学习系列(二)

第一部分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基本知识

1.轮审核评估“破五唯、立新标”有哪些举措?

答:新一轮审核评估坚持破立并举,将破除“五唯”顽瘴痼疾作为考察重点,提出构建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的评估体系,在评估工作中旗帜鲜明地强调立德树人评估导向,加强对办学方向、育人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的考察。一是强化学校内涵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避免单纯根据显性指标判断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在办学指导思想上,重点考察学校是否确立立德树人中心地位;在育人机制上,重点考察学校是否形成“三全育人”合力;在领导体制上,重点考察学校是否确保党的全面领导。

二是改革对教师的评价,推进教师践行教书育人使命。重点考察学校是否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第一标准。强化高水平教师投入评价,不是看“帽子”教师数量,而是注重其对本科人才培养的贡献。注重凭实绩、能力和贡献评价教师,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突出教书育人实绩。三是强化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完善“五育”评价,重点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引导教师投入教学,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感、获得感,从重结果评价向重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转变,完善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评价。四是强化多元主体评价,重点考察学校是否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评估机制和境外专家、青年教师、学生参与评估机制,从不同角度了解和评价学校人才培荞质量状况。

2.新—轮审核评估的对象是什么?

答:经国家正式批准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均应参加审核评估,其中:新建普通本科高校应先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原则上获得“通过”结论 5 年后方可参加本轮审核评估。

3.“两类四种”评估分类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答:新一轮审核评估根据高等教育整体布局结构和高校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发展实际,采取柔性分类方法,设计了“两类四种”评估方案。高校可根据大学章程和发展规划,综合考虑各自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等进行自主选择。

第一类审核评估针对具有世界一流办学目标、一流师资队伍和育人平台,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普通本科高校。重点考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所必备的质量保障能力及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举措与成效。

第二类审核评估针对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历史不同,具体分为三种:一是适用于已参加过上轮审核评估,重点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二是适用于已参加过上轮审核评估,重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三是适用于已通过合格评估 5 年以上,首次参加审核评估、本科办学历史较短的地方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第二类审核评估重点考察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资源条件、培养过程、学生发展、教学成效等。

4.新—轮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有哪些?

答:新一轮审核评估指标体系分为“两类四种”,第一类设一级指标 4 个、二级指标 1 2 个、审核重点38 个;第二类设一级指标 7 个、二级指标 27 个、审核重点 78 个。具体特点如下。

一是分层分类设计指标体系。第一类审核评估少而精,适用于具有世界一流办学目标、一流师资队伍和育人平台,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高校。第二类审核评估量大面广,细分为三种,分别适用于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首次参加审核评估的高校。

二是突出本科教育教学关键点。设置思想政治教育、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生师比、生均课程门数、优势特色专业、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指导、学生管理与服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毕业生发展、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审核重点,推动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三是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结合。指标体系注重兜底线、促发展,既体现国家意志,又给学校留足发展空间。模块化设计定性指标,首次设置统一必选项、类型必选项、特色可选项、首评限选项,由高校根据要求和办学实际自主选择。增加定量指标,设置必选项和可选项,必选项对标国家底线要求,可选项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和水平。

四是监督高校办学“红线”问题。增设教师、学生出现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负面问题能否及时发现和妥当处置情况,教材选用工作出现负面问题的处理情况等“负面清单”,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审核评估。

5.新—轮审核评估工作程序有哪些?

答: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程序包括评估申请、学校自评、专家评审、反馈结论、限期整改、督导复查等六个部分。

一是评估申请。高校需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包括选择评估类型和评估时间。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包括部省合建高校,下同)向教育部提出申请。地方高校向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其中申请参加第一类审核评估的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向教育部推荐。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教育部评估专家委员会)审议第一类审核评估参评学校。

二是学校自评。高校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审核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主体责任,按要求参加评估培训,对照评估重点内容和指标体系,结合实际和上一轮评估整改情况,制订工作方案,全面深入开展自评工作,形成《自评报告》并公示。

三是专家评审。评估专家统一从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库中产生,人数为 15~21 人。原则上,外省(区、市)专家人数不少于评估专家组人数的三分之二、专家组组长由外省(区、市)专家担任。采取审阅材料、线上访谈、随机暗访等方式进行线上评估,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提出需要入校深入考察的存疑问题,形成专家个人线上评估意见。专冢组组长根据线上评估情况,确定 5~9 位入校评估专家,在 2~4 天内重点考察线上评估提出的存疑问题。综合线上评估和入校评估总体情况,制订问题清单,形成写实性《审核评估报告》。通过教育部认证(评估)并在有效期内的专业(课程),免于评估考察,切实减轻高校负担。

四是反馈结论。教育部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分别负责审议《审核评估报告》,通过后作为评估结论反馈高校,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对于突破办学规范和办学条件底线等问题突出的高校,教育部和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约谈负责人、减少招生计划和限制新增本科专业备案等问责措施。教育部每年向社会公布完成审核评估的高校名单,并在完成评估的高校中征集本科教育教学示范案例,经教育部评估专家委员会审议后发布,做好经验推广、示范引领。

五是限期整改。高校应在评估结论反馈 30 日内,制订并提交《整改方案》。评估整改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问题原因,排查薄弱环节,提出解决举措,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整改工作台账,实行督查督办和问责制度,持续追踪整改进展,确保整改取得实效。原则上,高校需在两年内完成整改并提交《整改报告》。

六是督导复查。教育部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以随机抽查的方式,对高校整改情况进行督导复查。对于评估整改落实不力、关键办学指标评估后下滑的高校,将采取约谈高校负责人、减少招生计划、限制新增本科专业备案和公开曝光等问责措施。


第二部分 创新创业中心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动态

1.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校内检查

2025 年 12 月 3 日,创新创业中心迎来校外专家组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校内检查工作。本次检查聚焦双创教研室全体教师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从多个维度进行全面评估。

在课程改革创新性方面,专家组着重审查课程是否融入前沿教育理念与创新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案例教学、跨学科融合等,是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实践能力。针对课程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契合度,专家组依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特色,评估课程内容是否精准对接社会需求与行业发展趋势,能否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核心素养与实践技能,确保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保持高度一致。

此外,专家组还对课程归档材料进行了细致检查,包括教学大纲、教案、课件、学生作业、考核评价资料等,核查材料是否完整、规范,能否真实反映课程教学全过程与教学质量。

检查结束后,专家组针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专业性建议,旨在帮助创新创业中心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提升课程质量,完善教学管理,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迈向新台阶。后续,中心将根据专家建议,积极整改落实,持续提升本科教育教学水平。

2.针对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校内检查的下一步计划

为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提升教学质量,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定期召开教研室会议,组织教师开展培训研讨,融入创新教学方法;依据专家建议与行业动态,优化课程内容,强化课程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契合度。同时,开展人才需求调研,动态调整课程目标与内容。

规范课程材料管理:全面补全课程材料,严格规范课程归档材料管理,确保于 2026 年 1 月底前完成第一轮材料整改工作。


【关闭当前窗口】

电话(传真):0851-8890 1992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博士路 邮编:550003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贵州理工学院·创新创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