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知应会”学习系列(十二)
第一部分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基本知识
1.第二类审核评估指标体系框架是什么?
答:第二类审核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定性指标旨在对影响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非量化核心要素进行审核。指标体系包括 7 个一级指标、27 个二级指标和 74 个审核重点,设置统一必选项、类型必选项、特色任选项、首评限选项,形成三种不同的模块组合方案。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办学定位和实际需求,自主选择其中一种方案;定量指标旨在对影响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数据进行审核,主要参考国家基本办学条件监测指标、教育部关于本科人才培养的相关评价指标设计,集中体现了新时代国家对各类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定量审核指标共 54 个,其中 32 个必选项和 22 个可选项。必选指标学校必须全部选择;可选指标学校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至少 8 项。
2.第二类审核评估的重点是什么?
答:第二类审核评估针对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历史不同,重点考察高校办学定位和本科地位、培养过程、资源条件与利用、教师队伍、学生发展、质量保障和教学成效。强化学校办学方向,引导学校加强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注重本科教育的时代要求,引导学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引导学校建立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形成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
3.新一轮审核评估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如何分工?
答:教育部负责制定审核评估政策、总体规划,统筹协调、指导监督各地各校审核评估工作。委托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具体组织实施中央部委高校第一、二类审核评估和地方高校第一类审核评估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实际,负责制订本地区审核评估实施方案、总体规划,报教育部备案。组织所属高校第二类审核评估及推荐高校参加第一类审核评估工作。选取 1—2 所高校委托教育部评估中心辅导开展第二类审核评估试点,为全面推开本地区审核评估工作做好示范。
【关闭当前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