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本站首页学院概况党建工作队伍建设招生就业产学研活动学生工作下载专区
党建工作
 思想建设 
 党务公开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党建工作>>红色故事大家讲>>正文

【红色故事大家讲】第128期 守常守心,担当为民
2022-02-04 23:51   审核人:

红色故事大家讲,红色文化代代传。让我们一起做红色故事的宣讲人,让我们一起做谱写新时代篇章的建设者!从2020年9月开始,我们用一年的时间陆续与大家分享了116期红色故事,和大家一起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创造历史的丰功伟业,共同分享了《习近平扶贫故事》的部分内容,从投身伟大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共产党人身上深刻感受到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当前,我们正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更需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现在就让我们随着29名“七一勋章”获得者的感人事迹,走进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各个历史时期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呕心沥血、用生命践行使命的光辉岁月,让那些伟大的精神照亮我们前进的路,让我们在迈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为祖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奉献自己,燃烧自己,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红色故事大家讲,红色文化代代传。大家好,欢迎来到食品药品制造工程学院红色故事大家讲栏目,我是学院团总支学生科辅导员黄文粤。让我们一起做红色故事的宣讲人,让我们一起做新时代篇章的建设者!作为第128期的讲述人,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七一勋章”获得者李宏塔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

守常守心,担当为民

李宏塔,男,汉族,1949年5月生,河北乐亭人。1965年8月参加工作,197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普通班学历。党员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典范。李葆华之子,李大钊之孙。曾任安徽省民政厅厅长、安徽省政协副主席。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授予李宏塔“七一勋章”。

“我们多一点辛苦,群众就会减少几分痛苦。”

”李宏塔在家排行老三,上有哥姐,下有弟弟,父母对他们要求非常严格,从未娇惯过,更未让他们搞过特殊化,这也让李宏塔很小就具备了平民意识。中学毕业后,只有16岁的他便报名参了军,随后,被分配至江苏河口农场,成为一名农垦兵。临别时,父亲对他讲:“要准备吃大苦。不能吃苦,就不能成人!”在部队,李宏塔样样都干,每日犁地、播种、插秧、除草、沤田,不怕苦不嫌累。你很难想象,他一肩可以挑起100公斤的稻谷。在部队3年间,他从未懈怠过,先后被评为“劳动能手”“神枪射击手”“万米游泳能手”。

2003年夏天,淮河、滁河流域发生水灾,为摸清具体灾情,李宏塔连续20多天奔走在灾区,起早摸黑,一个乡一个村的来往奔波,人瘦了一大圈,嗓子也说得哑了。在受灾群众的帐篷里,他感受着帐篷与机关办公室的温差,竟然让机关为5万多受灾群众腾出办公室做住处。他讲,“群众安置绝不能有丝毫马虎。”看到李宏塔为老百姓如此舍命奔波,一位老干部动情地说:“从宏塔身上,我们看到了革命先驱李大钊先生的革命家风,看到了革命后代的精神风采。”

作为省厅级干部,按规定是有配车的,可当了10年民政厅长的李宏塔,除了外出开会和下乡,每天都是骑自行车上下班的。曾有好心人劝他:“你这一搞,厅里的副职怎么办?别的厅局怎么办?”李宏塔哈哈一笑:“按规定办,该坐就坐,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骑车也是个人爱好,锻炼身体嘛!习惯了,改不掉。”担任领导工作20多年,李宏塔骑坏了4辆自行车,穿坏了5件雨衣、7双胶鞋。随着年龄增大,2003年他将自行车换成了电动车,还自称是“与时俱进”。2008年,60岁的李宏塔卸任民政厅厅长,一向不喜欢开后门的他,找到省委领导提出要到政协负责扶贫工作,最后他如愿以偿。他带队的调研,是公认的行程满、节奏快,他喜欢四处“寻丑”“揭短”,专挑条件差的地方去。农村的寄宿学校,城里的养老院、老旧小区……都是他关注的重点。可以说,无论在哪个岗位,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都是他心中最大的事。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人们在历年全国两会上,也总能听到他为困难群众的积极“发声”……

在李宏塔的印象中,父亲说得最多的话就是:“百姓事情无小事,百姓如天。”

父亲告诉他,爷爷李大钊早年有句名言:“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他也因此时刻提醒自己,官越大,越要了解百姓疾苦,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

这就是血脉传承的力量,也是一代代共产党员坚守的理想信念和为民情怀。

“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是莫大的幸福”

从1981年开始,李宏塔就已经是副厅级领导干部了,按照安徽省政府1982年的规定,他这一级别的领导,可以住70—95平方米的住房。可你却很难想象,直到担任民政厅厅长,他都始终住在55平方米的两居室内,这套住房在整栋楼的最西面,冬冷夏热,屋内没有装修,也没有什么好家具,更没有现代化的电气设备,全屋最时髦的是上世纪80年代作为福利发的三人木制沙发。

有统计显示,自1987年调到安徽省民政厅担任副厅长以后,李宏塔曾先后4次主持分房工作,分房近200套,而他却从未给自己要过一套房子。1998年是最后一次分房,想到许多年轻科长住房较差,需要改善,他又一次不顾妻子埋怨放弃了机会。有人提醒他这是“末班车”,他却幽默地讲:“末班车上人多,我怕挤。”对住,他不讲究,对吃、穿,他同样不讲究,不抽烟,不好酒,不上歌厅,也不会去洗脚房。在他看来,一个人是否富有,更多在于精神层面,物质方面并不太重要。

李宏塔在民政厅一干18年,其间有许多人为他得不到升迁而“打抱不平”,可他却泰然处之,从未向领导提出过要求,这与父亲李葆华有关,他从不为子女的升迁打招呼,每当子女所在省里的领导前来看望他时,还要嘱咐对方务必严格要求。这令人敬重的家风,使李宏塔的清贫变得自然而真实。在基层调研遇到困难群众,他就会想起祖父李大钊救济穷人的事情,总会不由自主地自掏腰包帮一把。李宏塔的同事回忆,每次单位组织的各类公益捐款,他都因捐款数额最大,名字排在第一位。“对我来说,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李葆华去世后,曾有记者问李宏塔:“你父亲给你们留下了多少遗产?”他回答说:“我们不需要什么遗产,李大钊的子孙有精神遗产就足够了。”李宏塔还记得,小时候,曾有人给家里送去几袋新疆葡萄干,他拆开一袋就吃,父亲下班发现后,立刻对他进行批评教育:“我们只有一个权利,为人民服务。做了一点工作就收礼物,这不是共产党人干的事。”他让家人将葡萄干退回,李宏塔吃过的那一包,也折价退款。

一根红线系三代,一种家风传初心。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精神,是李宏塔一生对党不变的信仰。这就是李宏塔,一个革命的后代,一个优良作风的传承人。

编辑:丁磊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贵州理工学院食品药品制造工程学院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安新区博士路1号      邮编:5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