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本站首页学院概况党建工作队伍建设招生就业产学研活动学生工作下载专区
党建工作
 思想建设 
 党务公开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党建工作>>廉政文化大家品>>正文

【廉政文化大家品】 第三十六期
2021-07-06 08:35 音频:张飞  审核人:

“廉政文化大家品”栏目发刊词:

“廉” 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周礼》 中“廉” 有六层含义:一曰廉善(注:善于行事, 能获得众多的好评) , 二曰廉能(注:能行政令, 较好地贯彻各项法令) , 三曰廉敬(注:不懈于位, 尽职尽责) ,四曰廉正(注:不倾斜, 品行方正) , 五曰廉法(注:守法不失, 执法不移) , 六曰廉辨(注:临事是非分明, 头脑清醒) 。此“六廉” 是中国古代对为官者“廉”的基本要求,放在当下也依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对反腐倡廉思想进行阐述,让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之光照亮我们前行的路。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习近平用典》,共同学习那些文化经典,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从政之德。

品味传统文化,塑造高洁品格,弘扬廉洁正气。大家好,欢迎来到《廉政文化大家品》栏目,我是食品药品制造工程学院教师党支部宣传委员张飞。今天将由我带大家一起走进《习近平用典》,共同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中的廉政思想,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从政之德。


临大事而不乱,临利害之际不失故常

——《摆脱贫困.从政杂谈》等文中引用

解读

“战略定力”是习近平同志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理念。对于领导干部个人,又何尝不需要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一份“定力”?做出决策、发布政令,要“某有前才可不惑于后”,一旦做出决议,就要不为一时议论所动、不为一时扬抑所惑,不追赶时尚、不迎合潮流。只要你坚定信念,只要你决策正确,随着问题的逐步解决,各种议论自然会慢慢平息。毛泽东同志曾引用一副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如果领导干部做不到“临大事而不乱”,就会在重大关头表现得头重脚轻,立场不稳,这样如何深化改革?在1990年这篇文章中,除了“忌朝令夕改”,习近平同志还提出要“忌急于求成” “忌自以为是” “忌眼高手低”,全面分析了青年干部成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区。其实,这“四忌”共同的指向,都是要保持定力、保持清醒、保持从容,恰如《老子》中所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原典

夫宽深不测之量,古人所以临大事而不乱,有以镇世俗之躁,盖非以隔绝上下之情,养尊而自安也。

——[北宋]苏轼《策略四》

敕陈侗:士临利害之际而不失故常者,鲜矣。

——[北宋]苏轼《陈侗知陕州制》

释义

“临大事而不乱”,出自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苏轼应制科考试的试卷《策略》,苏轼时年24岁;“临利害之际不失故常”,出自苏轼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时为皇帝代拟的圣旨《陈侗知陕州制》。

在这篇《策略》中,苏轼认为为政者应以诚为本,要有古代圣贤宽广的胸襟,能临大事而不乱,有所决断才能有助于民。后来,他又提出了“临利害之际而不失故常”的观点,主张在紧要关头,要保持原有的常态。

“临大事而不乱”“临利害之际而不失故常”,是一种从容不迫、应对自如的处事态度。当大事来临的时候,不惊慌失措,镇定沉着;在利害冲突的紧要关头,不患得患失,保持常态。这里显示的不仅是胆量、毅力,还是经验、才干和公心。苏轼的这一观点秉承了其父苏洵的思想。苏洵在《权书.心术》中说:“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厉害,可以待敌。”“临大事而不乱”“临利害之际而不失故常”,就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另种表达。

(编辑:娄洪永)                                          来源:《习近平用典》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贵州理工学院食品药品制造工程学院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安新区博士路1号      邮编:5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