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留学计划
千人留学计划介绍 留学风采 合作院校
留学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千人留学计划>>留学风采>>正文

【马来西亚游学记】拉曼大学学院——参观马六甲海峡

发布日期:2019年07月28日 20:05  作者:  文章点击量:

【马来西亚游学记】拉曼大学学院——参观马六甲海峡

2019年07月28日

在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学院的两位老师的带领下,我校一行人来到了位于马六甲海峡畔的马六甲市(马来语:Bandar Melaka)。马六甲市是马来西亚马六甲州的首府,坐落于首都吉隆坡东南部,距吉隆坡约160km,马六甲州的行政与发展中心包括首席部长办公室、立法会都位于马六甲市。

乘坐拉曼大学学院校车前往马六甲

马六甲海峡无论在经济或军事上而言,都是很重要的国际水道,重要性可与苏伊士运河或巴拿马运河相比,位于马来半岛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印度洋于太平洋之间的重要通道,连接了世界上人口甚多的三个国家:中国、印度与印度尼西亚,每年约有5万艘船只通过马六甲海峡,占据了世界海上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份额,世界四分之一的运油船经过马六甲海峡,同时也是世界上水上运输最繁忙的水道之一。

我校一行人在马六甲历史博物馆前合影

正是由于马六甲和马六甲海峡的特殊地理位置,先后被阿拉伯人、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和日本人所控制。在15世纪初的明朝永乐年间,郑和多次率领庞大的舰队,穿过马六甲海峡,破万顷碧浪,驶过浩瀚的印度洋,将中国人的足迹留在了西亚和东非。时至今日,马六甲海峡沿岸仍保留着中国境外最大的华人墓地,其中有些墓地可以追溯到郑和下西洋时代。 

葡据时代留下的圣保罗教堂

马来西亚大学学院慧雯老师在为大家介绍马六甲

马六甲鸡场街文化坊是一条位于马来西亚马六甲州马六甲市,结集古迹、文化、休闲三体合一的古老街道。这条作为甲市世界文化遗产核心的历史老街自2000年成立,如今已发展为著名的文化旅游景点,2019年正值中马建交45周年之际,在鸡场街的入口也挂着中马建交45周年的纪念牌匾。一入鸡场街便感受到了浓浓的“中国味”,鸡场街原义取自于闽南语“街场街”,因由早在600多年前中国明代著名外交使节郑和七次远洋航海,并且六次驻节马六甲时,在当地设立“官厂”,也让以鸡场街为主干的二十多条周边街巷成为当时华人迁居南洋最早的集中聚居地区。鸡场街除了依然处处可见许多结合中式南洋建筑风格的古楼林立,包括百年华人同乡会馆以及寺庙,也在每逢周五至周日,一连三天傍晚起至凌晨经营夜市,摆摊展售各种地道美食、精美艺品、闻名土产等,我们一行人也参观了鸡场街,同时品尝了当地的美食。

马六甲市鸡场街

在马六甲,还住着一群特殊的人群,叫做峇峇娘惹,或土生华人,是十五世纪初期定居在马来亚(当今马来西亚)的满剌伽(马六甲)、满者伯夷国(印度尼西亚)和室利佛逝国(新加坡)一带的明朝人后裔,是古代中国移民和东南亚土著马来人结婚后所生的后代,而大部分的移民都是当时郑和下西洋时的船员,大部分的原籍是福建或广东潮汕地区,马来文为baba nyonya,峇峇娘惹是翻译,在土生华人,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槟城、新加坡都比较多。男性称为Baba 峇峇”,女性称为Nyonya“娘惹”。峇峇娘惹虽然远离中国本土,但是继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注重孝道、讲究长幼有序,在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方面十分“中国化”。他们把马来人的语言、服饰和饮食习惯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几百年过去了,这些在当地出生的混血儿大部分已不会说汉语,他们讲的是一种综合中国福建方言与马来语的混合式语言。一行人也来到当地的峇峇娘惹博物馆,原我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李克强总理也先后到访于此。 

我校一行人在荅荅娘惹博物馆内合影

此次马六甲行,给大家都留下了很深刻的影响,不仅流连忘返于它的美景、美食中,更多的是认识到了马六甲在马来西亚、亚洲、乃至全世界的重要地位。此外,峇峇娘惹的文化、鸡场街的当地华人、耳熟能详的中文让我们一行人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了浓浓的中国情。

 

上一条:【马来西亚游学记】拉曼大学学院——英语课堂及观看民俗表演 下一条:【马来西亚留学记】拉曼大学学院游学——市内参观

 
Copyright 2018 国际交流合作处(国际教育学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黔ICP备13005433号  最佳浏览分辨率建议: 1024*768以上;IE8.0或以上版本